首页> 中文学位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h】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言

(一)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2.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论文研究方法

2.论文创新之处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阐释

1.自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2.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主体定位模糊

2.教育时机容易错失

3.教育内容和时间碎片化

4.教育平台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5.教育环境复杂化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1.没有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握不到位

3.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

4.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准确定位自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1.高校党委要承担起领导责任

2.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承担重要责任

3.高校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要承担起相应责任

4.辅导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建立三级立体教育网格

(三)创新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因时而进”,创新教育内容

2.“因势而新”,创新教育形式

(四)搭建高校自媒体传播平台

1.创建“自媒体课堂”,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2.搭建有影响力的微信、微博等校园公众平台

(五)完善高校自媒体监管体系

1.高校建立健全自媒体运行管理体系

2.高校健全自媒体平台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反馈预警体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具有人人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征,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并成为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同时,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高校应该积极探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以此作为显性教育的重要补充,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目标。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自媒体等新型媒体充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充分尊重了当代大学生对新型媒体的追捧,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等方法,针对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出了在高校进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在深刻剖析传统显性教育的利弊的基础上,论证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的必要补充,开创显隐结合的新教育模式的观点。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主要阐述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基本特点,并且分析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原因。首先,探讨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主体定位模糊;教育时机容易错失;教育内容和时间碎片化;教育平台建设重形式轻内容;教育环境十分复杂。其次,分析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没有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握不到位;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大学生的固有观念受到冲击。
  第三部分是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育主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搭建高校自媒体传播平台,完善高校自媒体监管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