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滨海旅游非优区目的地开发研究——以潍坊滨海区为例
【6h】

滨海旅游非优区目的地开发研究——以潍坊滨海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1 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

3.1 滨海旅游发展概况

3.2山东省滨海旅游非优区的综合评价

4 潍坊滨海区旅游发展现状及非优条件分析

4.1 潍坊市旅游发展现状

4.2 滨海区旅游发展现状

4.3 滨海区滨海旅游非优条件分析

5 潍坊滨海区旅游开发对策

5.1 潍坊滨海区旅游发展可行性分析

5.2 潍坊滨海区旅游发展路径

5.3 潍坊滨海区旅游开发对策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迅速,滨海旅游因为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逐渐成为一大旅游热点。但是滨海旅游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在滨海旅游条件优越的地区,旅游业发展良好,旅游业在 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相反,在滨海旅游条件非优的地区旅游业则发展相对缓慢,这些地区在旅游资源、经济基础、交通区位、客源市场、认知区位、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劣势,影响了当地旅游的开发,经济拉动性差。
  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滨海旅游、旅游非优、滨海旅游非优等方面进行概念解释,在分析山东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省滨海旅游非优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以潍坊滨海区作为实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滨海区旅游发展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滨海区旅游开发的对策,希望为山东省其他滨海旅游条件非优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明确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概念及相关理论。论文尝试性地界定了旅游非优标准,将旅游非优界定为旅游资源非优、旅游地经济基础非优、交通区位非优、客源市场非优、认知度非优以及生态环境非优六个要素,并总结出滨海旅游非优的概念。
  (2)确定与评价山东省滨海旅游非优区。论文在对山东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以滨海旅游非优区六个非优要素作为划分依据,构建山东省滨海旅游非优区评价指标体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潍坊市是滨海旅游的非优区。
  (3)概括分析滨海区旅游非优条件。以潍坊市以及滨海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滨海区旅游发展现状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滨海区旅游非优条件进行研究探讨。
  (4)潍坊滨海区实证研究。通过对潍坊滨海区进行旅游发展可行性分析,明确旅游发展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非优条件下的滨海区旅游开发策略,为下一步滨海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