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分析
【6h】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不同治疗措施预后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1997-01~2006-01收治的6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测量中立位时受损脊髓节段处椎体夹角大小,分析椎体夹角大小与颈椎韧带损伤的关系。(2)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NSFNCOSCJ,2000)对其中59例患者进行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7天、出院时、随访时感觉和运动的评分,把患者分成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治疗组42人(男40,女2),保守治疗组17人(男15,女2),分析两组术后一周、手术后三年随访的疗效。(3)根据伤后手术时间的不同把患者分成伤后三周内手术组和三周后手术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一周、手术后三年随访疗效有无差异。(4)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把手术治疗分为两组,术前应用激素21例,术前未应用激素21例,进行术后一周、手术后三年随访疗效的评价。(5)通过MRI对脊髓损伤程度不同的患者进行分类,评价两者术后一周疗效的差异。 结果:(1)通过对64例患者影像学分析脊髓损伤区节段相邻之间椎体夹角≧11°或≦0°时,可以判定颈椎有韧带损伤(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59%)。(2)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在短期内脊髓功能恢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三年随访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伤后三周内手术组患者和三周后手术组患者术后一周时脊髓功能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三年随访脊髓功能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4)术前应用激素组患者与术前未应用激素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在术后一周和术后三年随访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髓MRI信号异常组患者术后一周脊髓功能评分提高31.24±19.761,信号正常组患者脊髓功能评分提高20.794±10.458,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显著性差异(P﹤0.05)。(6)此病患者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过伸型损伤。发病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应用激素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脊髓损伤较重患者术后一周脊髓功能恢复幅度较高,本病总体预后较好,但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