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6h】

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关于运河流域的研究

2.2关于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

2.3关于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

2.3.1关于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拳种的研究

2.3.2关于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组织的研究

2.3.3关于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精神的研究

2.4关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研究法

3.2.2访谈法

3.2.3田野调查法

3.2.4问卷调查法

3.2.5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构建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带及文化带理论体系

4.1.1构建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带

4.1.2构建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带理论体系

4.1.3构建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带理论体系立体图形

4.2梳理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带内容

4.2.1梳理山东运河流域本体武术文化

4.2.2梳理山东运河流域相关武术文化

4.3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现状调查

4.3.1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4.3.2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现状调查

4.3.3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4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4.4.1政府各部门协同方面

4.4.2武术进校园方面

4.4.3旅游产业发展方面

4.4.4“互联网+”方面

4.4.5武术表演产业方面

5结论

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并把兴盛的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文化的繁荣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由于近代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很大转变,依赖于“农耕经济”原始生存环境的传统武术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其传承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至于其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境。在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复兴和中国梦实现的大背景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既秉承了儒家文明的文化内涵,又接受了京杭大运河通航所带来的厚重经济基础馈赠,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是极具有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借助“地域、时间、武术内容”三维要素定位传统武术文化体系,进行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挖掘、梳理;其次,对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现状分析;再次,对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得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金不到位,无法进行武术研讨会、赛事等项目的正常开展;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武术管理人员不专业及管理制度不正规;缺乏专业人才培养,制约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关宣传不到位,导致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不足;西方体育文化的入侵,严重冲击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社会地位;缺乏场地、器材,训练设施简陋,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发展;最后,对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政府与各部门协同方面,有利于发挥各部门职能;武术进校园方面,有利于扩大传承与发展主体;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有利于开辟发展新路径;“互联网+”方面,有利于扩大传播途径,武术表演产业方面,有利于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收入。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及地域文化研究热的今天,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复兴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我们必须开拓视野,多视角看待问题,融入新理念,新思想,针对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标本兼治,对症下药,使山东运河流域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命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