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信谣言的演变与扩散机制研究
【6h】

微信谣言的演变与扩散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节 微信谣言的主要类型

一、微信谣言的分类

微信谣言案例的选取

第二节 微信谣言的传播特点

一、“强关系”传播,强化微信谣言传播的可信度

二、 “中介化”效果,增强微信谣言传播的可能性

三、“泛社交化”趋势,微信谣言的主题及文本特征

第一节 关于微信谣言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二、问卷数据分析

两起微信谣言案例的“过程——事件”分析

一、“过程——事件”分析的优势

二、恐慌与集体行动——“棉花肉松”谣言

三、泄愤、期望与情感动员——“雄安新区”系列谣言

第四节 结论:微信谣言是社会心态投射与社会性应激反应

一、微信谣言是一种社会心态投射

二、微信谣言的本质是社会性应激反应

第一节 个体“偏颇吸收”与微信谣言的演变

一、“偏颇吸收”理论

二、“偏颇吸收”促使微信谣言发生演变

第二节 群体“舆论共振”与微信谣言的扩散

一、群体“舆论共振”现象

二、群体“舆论共振”加速微信谣言的扩散

微信谣言的三级演变与扩散模式

一、微信谣言的“动员”阶段

二、微信谣言的“移情”阶段

三、微信谣言的“扩散”阶段

“偏颇吸收”触发的集体记忆

一、集体记忆作为微信谣言传播的集合点

二、集体记忆加速微信谣言的演变

第二节 情感宣泄与公共情绪共振

一、微信谣言中群体的情感宣泄

二、公共情绪共振是微信谣言扩散的“引爆点”

第一节 把握好谣言扩散的时间节点

第二节 选择多元化辟谣路径

第三节 依据“次级控制”原则

第四节 增强公众科学理性与沟通理性

第五节 法律困境及出路探寻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价值观与社会心态都在发生着深刻转变,这一阶段,大众极容易缺乏安全感。《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7)》显示,当前社会总体安全感较低,整体社会情绪处于敏感易波动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情绪。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具有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个体传播相交融的“圈层传播”特征,“强连接”和“弱连接”混合交织,在社会转型期,尤其在特定公共事件中常常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正是由于这种传播复杂性使微信谣言的治理和自我净化的难度非常大。 当前,微信谣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微信谣言的类型和特点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研究以近三年的微信谣言为样本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得出人身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等安全类谣言是微信谣言的“重灾区”。安全感向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私密性较强的微信平台,公众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了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使微信谣言呈现出可信度高、中介化效果显著等特征。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舆论影响力较大的两起谣言“棉花肉松”谣言与“雄安新区”谣言,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法对两起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回溯分析的调查问卷,得出两起谣言的演变与扩散分别与恐慌、泄愤等情绪密切相关,微信谣言是一种社会心态的投射与社会性的应激反应。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微信谣言传播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出微信谣言的三级演变与扩散模式。研究进一步探析微信谣言背后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发现公众的不安、恐慌、泄愤等情绪均与“偏颇吸收”的心理机制有关,“偏颇吸收”在微信的“强关系”网络中有着异常强大的影响力,它促使微信谣言的文本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演变,进而唤醒公众的集体记忆,引发群体的“舆论共振”,使公众在短时间内聚焦于某一事件,从而引发舆情风暴。 针对微信谣言的传播规律,辟谣时应注意把握谣言扩散的时间节点,在三级演变扩散的每一个节点,做出适当反应,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结果并及时跟进;选择多元化辟谣路径,做好自身平台辟谣的同时,重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微信谣言辟谣中的作用;依据“次级控制”原则,做好微信谣言的解释性控制;增强公众的科学理性与沟通理性,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拓宽沟通渠道。 本研究共分为六大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并对国内外的谣言研究文献按照产生、传播、治理三部分进行总结梳理。第一章主要根据三年内代表性的微信谣言样本分析得出微信谣言的主要类型,将谣言按照文本内容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微信谣言的可信度强、传播的可能性大以及主题及文本特征明显等传播特点;第二章选取了2017年舆论影响力较大的两起谣言“棉花肉松”谣言与“雄安新区”谣言进行“过程——事件分析”,并结合案例回溯分析的调查问卷,分析微信谣言的演变与扩散过程;第三章进一步分析微信谣言演变与扩散的机制,并得出微信谣言的三级扩散模式;第四章结合具体案例探析微信谣言背后心理及社会动因;第五章提出了关于微信谣言辟谣时机及路径的选择,并从民众角度出发提出增强民众的科学素养,提高其理性沟通能力等治理措施。

著录项

  • 作者

    宁雪文;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明欣,王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谣言; 演变; 扩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