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疗效与内皮功能的影响
【6h】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疗效与内皮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表1)

2. 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见表2)

3. 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心电图single-STR比较(见表3.4)

4.两组患者vWF及TIMI血流分级之间vWF水平比较(表5.6,图1.2)

5.两组患者急PCI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比较(表7)

6. 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表8)

7. 两组住院期间出血率及安全性发生的比较

附图

讨论

1. 急诊PCI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给药途径相比可能的优势

2.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急诊PCI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3.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急诊PCI中对心肌再灌注STR影响

4.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心室重构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5.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6.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急诊PCI中对vWF水平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临床应用进展

1.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药物作用机制

2.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PCI的机制

3. 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4.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5.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PCI术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影响。
  方法:84例首次确诊STEMI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Ⅰ级伴血栓影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常规血栓抽吸,实验组(42例)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2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2组均成功置入支架。比较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30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心电图single-STR(单导联ST段回落率)≥50%、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住院期间出血率及PCI术前后血浆vWF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1.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后TIMIⅢ级实验组(40例)、对照组(3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0分钟心电图single-STR≥50%实验组(35例)、对照组(24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0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组(52.8±4.2%)高于对照组(48.6±3.9%),左室舒张末径(LVEDD)实验组(50.8±5.1mm)低于对照组(54.6±3.8m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实验组(5例)、对照组(11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内 vWF水平,实验组 vWF(143.29±1.16ug/l)、对照组(151.72±0.98u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STEMI术后患者TIMIⅢ级(73例)术前vWF(158.62±0.70ug/l)明显低于TIMI≤Ⅱ级(11例)术前vWF(164.01±1.87u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组未见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实验组轻度出血共发生4例(9.5%)略高于对照组共发生3例(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提高冠状动脉开通率,减少无复流的发生;2.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提高术后ST段回落率、心肌再灌注;3.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改善左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4.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保护血管内皮、明显降低vWF水平,改善TIMI血流状况;5.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风险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