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鉴定
【6h】

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

1.引言

1.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1.1.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来源

1.1.2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1.1.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利用及其抗性评价

1.1.4小麦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1.2中间偃麦草与小麦的遗传改良

1.2.1中间偃麦草的植物学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染色体组构成

1.2.2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转移中间偃麦草优良基因

1.2.3小麦遗传背景中中间偃麦草遗传物质的鉴定

1.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试验设计

2.3试验地点

2.4研究方法

2.4.1白粉病抗性鉴定

2.4.2农艺性状调查

2.4.3细胞学方法

2.4.4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A-PAGE)

2.4.5 DNA提取

2.4.6原位杂交

2.4.7 RAPD-PCR分析

2.4.8 SSR-PCR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中间偃麦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假鹅观草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关系

3.2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3.2.1山农Line15和山农TE263及其亲本的细胞学特点

3.2.2山农Line15和山农TE263及其亲本的主要形态学特点

3.2.3山农Line15和山农TE263的自粉病抗性

3.3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3.3.1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3.3.2假鹅观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3.3.3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3.4携抗白粉病基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归属鉴定

3.4.1利用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鉴定

3.4.2醇溶蛋白分析

3.5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分析

3.5.1 RAPD分析

3.5.2 SSR分析结果

4讨论

4.1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及其应用价值

4.2中间偃麦草中携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的基因组归属

4.3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在获得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远缘杂交后代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筛选鉴定,并进行了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文章对中间偃麦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假鹅观草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假鹅观草的核型均属于2A型,说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中的E基因组和St基因组与其原始供体种的E基因组和St基因组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化;在中间偃麦草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的BC1F6及BC3F5代中,经过白粉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证明,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的抗白粉病基因是一个新的基因;利用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表明在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63中有14条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对山农Line15进行RAPD及SSR标记分析的结果表明,随机引物中有1个引物S170能在山农Line15中稳定地扩增出一条烟农15所没有的中间偃麦草的特异谱带,可用于山农Line15的鉴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