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不同诱导方法的效果分析
【6h】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不同诱导方法的效果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英文缩略词

1.引言

1.1小麦野生近缘物种优良基因的利用

1.2小麦异源易位系的创制

1.2.1通过着丝点断裂融合(自发的)产生易位

1.2.2辐射诱发产生易位

1.2.3利用部分同源配对控制体系诱导产生易位

1.2.4利用杀配子基因诱导产生易位

1.2.5利用组织培养诱导产生易位

1.3小麦异源易位系的鉴定

1.3.1形态学鉴定

1.3.2细胞学鉴定

1.3.3生物化学鉴定

1.3.4分子生物学鉴定

1.4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1.4.1小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基础

1.4.2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1.5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1.5.1中间偃麦草的生物学特性

1.5.2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成

1.5.3中间偃麦草有益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

1.6论文设计

1.6.1目的意义

1.6.2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2.2试验设计

2.3试验地点

2.4实验方法

2.4.1不同杂种世代的获得

2.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分析

2.4.3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

2.4.4白粉病抗性鉴定

2.4.5幼胚培养

3.结果与分析

3.1抗白粉病异附加系与杀配子材料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白粉病抗性特点

3.1.1 F1 PMC染色体行为观察

3.1.2 F2 PMC染色体行为观察及白粉病抗性特点

3.1.3 F3 PMC染色体行为观察及白粉病抗性特点

3.1.4 F4 PMC染色体行为观察及白粉病抗性特点

3.2抗白粉病异附加系与中国春5B缺体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分析与白粉病抗性特点

3.2.1 F1 PMC MI染色体构型

3.2.2 F2 PMC MI染色体构型及白粉病抗性特点

3.2.3 F3 PMC MI染色体构型及白粉病抗性特点

3.3抗白粉病异附加系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与变异分析

3.3.1幼胚取材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特性的影响

3.3.2盾片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特性的影响

3.3.3愈伤组织的诱导

3.3.4愈伤组织的分化

3.3.5植株再生

3.3.6抗白粉病异附加系再生植株的无性系变异

4.讨论

4.1杀配子基因在诱导染色体易位中的应用

4.2利用Ph基因缺失体诱导易位

4.3抗白粉病异附加系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4.4抗白粉病异附加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抗白粉病烟农15-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对幼胚培养、杀配子染色体效应及5B缺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三种方法诱导易位系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抗白粉病烟农15-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与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附加系杂交,对其后代结合白粉病抗性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2.利用中国春5B缺体与抗白粉病烟农15-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杂交,对其杂交后代结合白粉病抗性鉴定进行了细胞学观察。3.以抗白粉病烟农15-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通过幼胚培养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一批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4.对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烟农15-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体细胞无性系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明显。在变异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单价体、多价体、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四分体微核等异常现象,说明无性系中存在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