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油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菌的分布及其对石油的降解效应
【6h】

石油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菌的分布及其对石油的降解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2.2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2.3丛枝菌根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1.2.4影响丛枝菌根对石油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因素

1.2.5菌根在油污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2.6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土壤样品的采集

2.2丛枝菌根菌的培养

2.2.1丛枝菌根菌的诱导培养

2.2.2 AMF的纯化培养

2.2.3 AMF孢子的分离和鉴定

2.3测定方法

2.4数据分析

2.5丛枝菌根对土壤石油的降解效应研究

2.6丛枝菌根菌对油污土壤中玉米生长的效应

2.7土壤环境因子对菌根降解土壤石油的影响

2.8不同AM菌种对土壤中石油去除的影响

3结果与分析

3.1石油污染土壤中AMF的分布

3.1.1 AMF的种类及其特征描述

3.1.2油污土壤中AM真菌的种群特征

3.1.3土壤环境因子对AMF产孢量的影响

3.2丛枝菌根菌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应

3.2.1菌根菌对玉米的侵染情况

3.2.2玉米地上部对土壤中石油的吸收累积

3.2.3丛枝菌根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

3.2.4根外菌丝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

3.3丛枝菌根菌对油污土壤中玉米生长的效应

3.3.1接种AMF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3.3.2玉米对AMF的依赖性

3.3.2接种AMF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3.3.3接种AMF对玉米氮、磷、钾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3.4土壤环境因子对菌根降解石油的影响

3.4.1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菌根对石油的降解率

3.4.2不同时期土壤环境因子对菌根降解石油的重要性分析

3.5不同AM菌种对土壤石油降解的影响

3.5.1不同AM菌种对苜蓿的侵染率

3.5.2不同AM菌种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3.5.3接种不同AMF菌种对土壤石油降解的影响

4讨论

4.1油污土壤中AMF与植物的关系及菌根对石油的降解

4.2影响菌根降解土壤石油的因素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及对应章节

展开▼

摘要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丛枝菌根(Abuscular Mycorrhi zal,简称AM)因能有效降解和转移环境污染物而成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新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从东营孤东油区采集石油污染的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通过对所采土样中丛枝菌根菌(A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简称AMF)的诱导、纯化培养及分类、鉴定,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中AMF种的分布及土壤环境因子与AMF产孢量的关系。分别以玉米和紫花苜蓿为宿主植物,以油田土壤中筛选出的菌种作为接种剂,采用三室根箱和盆栽的培养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应以及对植物生长的菌根效应,探讨了AMF在石油污染土壤菌根生物修复中的作用,为AMF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