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参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导致交感兴奋性增强机制的研究
【6h】

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参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导致交感兴奋性增强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三、主要试剂

四、主要试剂的配制

五、Western Blot所用溶液配制

六、实验方法

七.统计方法

结 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NMDAR磷酸化研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人类常见和多发疾病,其并发症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发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大量的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增强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十分密切,RAS通路上一些靶点的干预处理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策略之一。高血压病心血管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交感兴奋性增强和压力反射功能低下等。除了外周 RAS,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一套不依赖于外周而独立的RAS,并参与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AngiotensinII(AngII)是RAS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调节血压中起重要作用,增强的AngII机制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延髓是人类的生命中枢,也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枢,位于延髓的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是交感输出和血压调节的重要脑区,它不仅能够接受孤素核中继站介导的外周心血管信息的传入,还可发出传出纤维支配脊髓的交感节前神经元活动从而调控外周交感神经的活动,在维持交感紧张性和基础血压的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提示,在 RVLM中存在着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系统,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其中AngⅡ及其受体在该区含量丰富。很多研究表明,AngII作用受体I型(AT1R)介导的RVLM内AngII效应是高血压等疾病中枢交感输出增加的重要机制,但目前对AT1R介导的机制并未完全明确。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突触传递功能加强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兴奋的重要机制之一,RVLM内兴奋性氨基酸Glu受体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 RVLM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影响交感神经活动和动脉血压。有文献报道,谷氨酸突触传递功能的改变参与高血压的形成机制。Glu受体分为NMDA和AMPA/Kainate等受体亚型,这些受体的异常是影响Glu突触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NMDA受体的磷酸化是导致Glu突触传递增强的重要机制。但目前并不清楚RVLM内AT1R介导的AngII效应与兴奋性氨基酸 Glu及其受体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因此本实验总体目标是明确兴奋性氨基酸Glu能突触传递在中枢AngII通过AT1R介导交感兴奋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进一步阐明这种相互作用在高血压交感输出增强中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将为高血压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实验应用WKY和SHR动物模型,通过中枢微量注射、分子生物学(蛋白表达 Wewtern Blot)、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免疫组化,血液动力学监测(BP、HR、RSNA)、压力反射敏感性、以及侧脑室和RVLM灌流等技术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结论:
  本研究明确中枢AngII通过AT1R介导NMDA受体磷酸化导致交感兴奋性增加和血压升高,并进一步证实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AngII上调的NMDA受体磷酸化是高血压和交感兴奋性增强的重要机制。以上结果为高血压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的机制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