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洲小型黄瓜品质性状遗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欧洲小型黄瓜品质性状遗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蔬菜品质概况

1.1.1蔬菜品质的内涵

1.1.2蔬菜品质研究进展

1.2黄瓜品质研究进展

1.2.1黄瓜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1.2.2黄瓜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1.2.3黄瓜品质鉴定方法

1.3蔬菜品质的影响因素

1.3.1温度、光照、水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1.3.2营养条件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1.3.3环境污染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1.3.4其他因子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1.4本试验目的及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1小黄瓜品质遗传因素分析

2.1.2影响小黄瓜营养品质因素

2.2测定方法

2.2.1果实形态指标

2.2.2感官品质鉴定

2.2.3土壤肥力测定

2.2.4营养品质测定方法

2.2.5芳香物质测定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黄瓜品质遗传因素分析

3.1.1黄瓜商品性状遗传分离

3.1.2感官品质鉴定

3.1.3芳香物质检测

3.2影响小黄瓜营养品质的因素

3.2.1不同瓜龄对小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3.2.2不同瓜形对小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3.2.3不同肥料水平对小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3.2.4不同座瓜节位对小黄瓜品质的影响

3.2.5不同光照强度对小黄瓜品质的影响

4.讨论

4.1利用杂交育种改变黄瓜品质的研究

4.2外部因素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为探讨杂交育种对改善黄瓜品质的作用以及外部因素对黄瓜品质的影响,以壮瓜、新泰密刺及其杂交一代、二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壮瓜与新泰密刺及其杂交后代营养物质、芳香物质等含量变化。同时研究了花后天数、瓜条形状、氮钾肥处理、坐瓜节位、光照条件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通过对分离二代营养品质指标及芳香物质的测定可知:F2-2、F2-3、F2-5的营养物质及芳香物质含量与壮瓜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F2代可溶性蛋白、Vc的含量高于壮瓜,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壮瓜,在所有F2代中F2-5的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并且高于壮瓜。F2-5黄瓜果实中的特征芳香物质(E,Z)-2,6-壬二烯醛以及(E,Z)-2,6-壬二烯醛/(E)-2-壬烯醛的比值是最高的,表明杂交育种能够改善黄瓜品质。 2.花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等营养品质指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花后3天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上升,在第9天后达到最高,9天以后含量逐渐下降;花后3-9天游离氨基酸含量是逐渐上升的,从第9天开始游离氨基酸含量出现下降趋势;花后3-9天Vc含量逐渐上升,9天含量达到最高,9天后急剧下降。黄瓜果实发育天数越长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 3.黄瓜的瓜条是人们购买黄瓜、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在生产中畸形瓜的出现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试验表明畸形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正常瓜。生产中要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畸形瓜的产生。 4.在氮:0-900kg/hm2,钾:0-4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适量增加氮钾的用量和配比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也能改善黄瓜的硬度和脆度,单纯增钾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偏施氮肥不利于果实Vc含量的形成,氮肥施用量越大Vc含量越低。增氮使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当施用量氮超过900kg/hm2,钾超过450kg/hm2时营养品质下降。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营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 5.同一植株不同节位黄瓜果实的营养品质及鲜重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节位的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鲜重等指标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游离氨基酸、Vc含量变化不大。各个营养品质指标在不同的节位表现不同,4-11节内随着节位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随着节位的升高逐渐增加,在第9节位含量达到最高值,然后会逐渐下降。Vc在不同的节位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不同节位可溶性固形物变化较大,11节位以前随着节位的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变化不平稳,总体上是随着节位的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来越高,10-12节位出现最高值,此后下降。果实鲜重变化比较平稳,6-11节鲜重最高,随着节位的升高鲜重急剧下降。4-7节位可溶性固形物相差不大,8-11节位含量最高。不同节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实践中,黄瓜采摘不宜节位太低,也不能节位过高,第6-11节位黄瓜果实的品质最高。 6.不同的光照强度对黄瓜果实的品质影响较大,由试验可知遮光处理后黄瓜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Vc、鲜重、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光照的减弱营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