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患者核因子—KB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6h】

冠心病患者核因子—KB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入选病例的基本情况

1.2 病例入选的标准

1.3剔除标准

1.4观察指标

2. 材 料

2.1试剂

2.2仪器

3.方法:

3.1 标本留取

3.2 T淋巴细胞的分离

3.3 NF-kB的免疫组化染色

3.4 ELISA 法定量分别测定 sVCAM-1、NF-KB浓度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危险因素的比较(可见表 1)

1.2 CH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见表 2)

2.1 外周血浆 NF-kB、sVCAM-1 浓度比较见表 3

2.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NF-kBp65 的阳性率表达(见表 4)

2.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见图 1。

3. NF-κB与血浆 sVCAM-1水平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冠心病的发生与斑块的稳定性和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炎症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机制,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sVCAM-1)是较有潜力且研究较多的一种炎性标志物,参与多种炎症及免疫过程,核因子-KB是调控炎性细胞基因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二者均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病理过程,但二者的关系文献少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KB(NF-KB)活性与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和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方分别测定法7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包括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sVCAM-1和NF-KB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上述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p65的表达?同时记录测定血脂各指标参数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吸烟史、高血压病(EH)、糖尿病(DM)以及相关家族史(FH),对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MI组、UAP组外周血浆sVCAM-1?NF-κB的浓度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的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UAP组NF-KB、sVCAM-1表达均高于SAP组,AMI组NF-KB、sVCAM-1表达明显高于UAP组(P<0.05)且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与sVCAM-1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09)。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的吸烟史?TC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冠心病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变量显著性水准为α=0.05),表明吸烟TC高血压均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F-KB、sVCAM-1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二者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sVCAM-1可能通过促进NF-KB的活化而导致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最终促使ACS的发生?NF-KB作为引发炎症的关键转录因子可能上调sVCAM-1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