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境遇及方法创新研究
【6h】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境遇及方法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涵与关联

2.1 全球化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方法的厘定

2.3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意义

3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双重境遇——机遇与挑战

3.1 全球化带给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机遇

3.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4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4.2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科学依据和原则

5.1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科学依据

5.2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原则

6 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

6.1 灌输教育法

6.2 隐性教育法

6.3 批评教育法

6.4 主体间性交往教育法

6.5 网络教育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及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塑造,对于其政治素质及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发展大势,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增强其实效性,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和紧迫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需要在继承和总结已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据考证,当代“全球化”一词是由提奥尔多·莱维特在其1985年发表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先使用的。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结果,由资产阶级开启,经过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全球化是一把依托科技进步的双刃剑,对不同的国家其影响是不同的。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境遇来讲,全球化既为它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其生命力与战斗力。可以说,我国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创新离不开当代全球化的历史背景,而是与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及基本原则,本研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论原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社会主体性理论,坚持“三个面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党性及科学性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创新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以便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本文主要从灌输教育法、隐性教育法、批评教育法、主体间性交往教育法及网络教育法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主体间性交往教育法,指出主体间性交往教育法的实现方式是对话、沟通理解、生产与共享。可以说,对主体间性交往教育法的研究,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的实效性,促使其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总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