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垂体微腺瘤、信号不均垂体的临床意义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的临床应用
【6h】

垂体微腺瘤、信号不均垂体的临床意义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正态性检验

2. 一般情况比较

3. 病例组的临床表现(见表 4图 3)

4. 性激素比较(见表 5)

5. 肾上腺激素比较(见表 6)

6. 甲状腺激素比较(见表 7)

7. 免疫指标比较

8. 血生化指标比较(见表 10)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垂体磁共振增强的达峰时间及时间-信号曲线

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所提示的垂体微腺瘤、信号不均垂体患者的垂体影像学特征及其靶腺各激素水平、免疫指标、生化指标的改变,并对比分析正常垂体与垂体微腺瘤、信号不均垂体组织的达峰时间、时间-信号曲线的特点,探讨垂体微腺瘤及信号不均垂体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所有行垂体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要求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齐全,依据其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以及诊断、纳入、排除标准,分别选取信号不均垂体患者(42例)及垂体微腺瘤患者(59例)为病例组,并从同期体检以及部分非鞍区病变的患者中筛选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30例),期间重复入院的按第一次入院时的资料为主。分别研究各组临床表现的特点及FSH、LH、T、P、E2、PRL、COR(8AM)、TSH、FT3、FT4、ESR、CRP、ANA、血K、血N a等垂体及靶腺各激素、免疫、电解质等指标,同时采用FUNCTOOL软件对所得数据绘制垂体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并测定垂体强化的达峰时间。应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垂体微腺瘤组及信号不均垂体组中,乏力是最常见的症状(垂体微腺瘤组占45.8%,信号不均组占38.1%)。2.正常组与信号不均组、微腺瘤组的LH、P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FSH、T、PRL、E2无差异(P>0.05)。3.正常组与信号不均组、微腺瘤组的FT3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三组间FT4、TSH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4.三组血清COR(8AM)相比无显著差异。5.正常组与信号不均组、微腺瘤组的血K及血Na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6.三组的ESR、CRP、ANA具有显著差异(P<0.05)。7.正常组垂体组织达峰时间在52.54±17.59秒,微腺瘤为96.08±28.59秒,而信号不均为77.13±27.10秒,它的达峰时间介于正常垂体与微腺瘤之间,三组之间的达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8.正常垂体组织以Ⅰ型曲线(快速上升型)较为常见(70%),Ⅲ型曲线(平台型)仅见于信号不均组(7.1%)与微腺瘤组(25.4%),并以微腺瘤组较多,信号不均组主要以Ⅱ型曲线(缓慢上升型)为主(73.8%)。三组之间的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1.垂体微腺瘤和信号不均垂体都会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发生。当患者靶腺受损可引起相应促激素水平升高或正常,这取决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轴多个环节是否存在异常。2.信号不均垂体导致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可以累及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但病人之间存在差异。3.信号不均垂体可能与免疫炎症因素有关,但仍需相关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明确其与免疫学之间的关系。4.磁共振动态增强早期,即静脉注入Gd﹣DTPA对比剂后立即扫描,对垂体微腺瘤及信号不均垂体的检出非常重要,可增加病灶的检出率。5.信号不均的垂体组织供血低,血管通透性差,但与垂体微腺瘤相比程度轻。6.动态增强磁共振的达峰时间与时间-信号曲线对垂体微腺瘤、信号不均垂体的发现与鉴别诊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