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蛋白羧基端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
【6h】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蛋白羧基端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符号说明

摘要

1 引言

1.1 PRRSV病原学特征

1.2 PRRSV分子生物学特征

1.2.1 基因组结构

1.2.2 5’端非编码区(5’-UTR)

1.3 PRRSV蛋白组学特征

1.3.1 非结构蛋白

1.3.2 结构蛋白

1.4 PRRSV免疫学研究进展

1.4.1 体液免疫反应

1.4.2 细胞免疫反应

1.5 PRRSV的致病机制

1.6 PRRSV的预防及控制

1.7 PRRSV受体的研究进展

1.8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

1.9 PRRSV与抗独特型抗体

1.9.1 抗独特型抗体概述

1.9.2 抗独特型抗体与疾病治疗

1.9.3 PRRSV与抗独特型抗体

1.10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细胞及毒株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质粒及受体菌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1.5 主要设备及仪器

2.2 方法

2.2.1 截短和缺失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2.2 PRA蛋白与Mab2-5G2结合域的鉴定

2.2.3 突变和截短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2.4 PRA蛋白与Mab2-5G2结合位点的鉴定

2.2.5 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

2.2.6 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FastBac HTB-PRA的构建

2.2.7 重组杆粒Bacmid-PRA的构建

2.2.8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病毒滴度测定

2.2.9 重组PRA蛋白表达的鉴定

2.2.10 Ni柱纯化真核表达的重组PRA蛋白

2.2.11 IFA验证重组PRA蛋白与Marc-145细胞的相互作用

2.2.12 重组PRA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

2.2.13 免疫共沉淀实验鉴定PRA蛋白与CD163的相互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截短、缺失和突变基因扩增结果

3.2 PCR鉴定重组质粒

3.3 SDS-PAGE鉴定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结果

3.4 Ⅰ-ELISA鉴定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的表达

3.5 Western Blot鉴定NMHCⅡ-A与Mab2-5G2的结合域和结合位点

3.6 Ⅰ-ELISA鉴定NMHCⅡ-A与Mab2-5G2的结合域和结合位点

3.7 IFA鉴定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与Marc-145细胞的结合

3.8 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观察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Marc-145细胞正常细胞周期的影响

3.9 VNT检测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抑制作用

3.10 FFN检测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抑制作用

3.11 荧光定量PCR检测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Marc-145细胞内NMHCⅡA和CD163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的影响

3.12 Western Blot检测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Marc-145细胞内NMHCⅡA和CD16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13 PCR扩增PRA基因

3.14 转移载体质粒pFastBac HTB-PRA的酶切和PCR鉴定

3.15 重组杆粒Bacmid-PRA的PCR鉴定

3.16 真核重组PRA蛋白的鉴定及表达条件优化

3.17 病毒滴度测定

3.18 IFA验证真核重组PRA蛋白与Marc-145细胞的相互作用

3.19 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纯化的真核PRA蛋白

3.20 真核重组PRA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

3.20.1 病毒中和试验(VNT)检测真核重组PRA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抑制作用

3.20.2 荧光聚焦中和试验(FFN)检测真核重组PRA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抑制作用

3.21 免疫共沉淀实验鉴定结果

4 讨论

4.1 NMHCⅡ-A与Mab2-5G2的结合域及结合位点的鉴定

4.2 截短、缺失和突变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抑制作用的探究

4.3 PRA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对PRRSV感染的抑制作用

4.4 PRA蛋白与Marc-145细胞内PRRSV受体相互作用探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PRRS病毒(PRRSV)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能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仔猪与育肥猪则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高。目前PRRS已经遍及全球主要养猪的国家和地区,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PRRSV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利用细胞内吞作用感染易感细胞。现已报道的存在于Marc-145细胞上的PRRSV的受体有CD163和波形蛋白。CD163属于富含半胱氨酸超家族的清道夫受体蛋白,起协助PRRSV脱衣壳和将病毒基因组RNA释放到胞浆的作用。波形蛋白与其它中间细丝蛋白组成的多聚体可能参与PRRSV在细胞内的复制和转移。
   2008年,Zhou等用针对PRRSV GP5蛋白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通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从PAM和MA-104细胞中提取出一个分子量约230KD的可溶性蛋白,该蛋白为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Ⅱ-A,NMHCⅡ-A)。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NMⅡ)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在整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迁移、胞质分裂、细胞吸附和细胞形态变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NMHCⅡ-A作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进入易感细胞的功能性受体。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NMHCⅡ-A蛋白的羧基端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有阻断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NMHCⅡ-A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本研究以NMHCⅡ-A蛋白羧基端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的结合位点及其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NMHCⅡ-A与Mab2-5G2结合位点的鉴定及各蛋白对PRRSV感染Mare-145细胞抑制作用的验证。首先对NMHCⅡ-A羧基端大小为310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PRA)进行分段表达和部分氨基酸的缺失表达,经Ⅰ-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NMHCⅡ-A与Mab2-5G2的结合域为aa1677-1713。通过PRA蛋白的进一步分段表达和氨基酸的定点突变确定aa1678,aa1682和aa1700为NMHCⅡ-A与Mab2-5G2的结合位点。在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观察各蛋白对细胞周期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病毒中和实验(VirusNeutralization Test,VNT)和荧光聚焦中和实验(Fluorescence Focus Neutralization,FFN)验证了各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NMHCⅡ-A和CD163 mRNA转录水平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MHCⅡ-A和CD16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RA蛋白及包含结合位点的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包含一个或不包含结合位点的蛋白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并且蛋白对细胞内NMHCⅡ-A和CD163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证明NMHCⅡ-A与Mab2-5G2的结合位点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中发挥作用。
   第二-PRA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对PRRSV感染的抑制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得到天然构象的PRA蛋白。PRA蛋白与Marc-145细胞特异性结合,将PRRSV的感染延迟24h并且感染96h时其CPE明显弱于对照细胞。在PRRSV感染24h时,PRA蛋白能使其感染效率降低60%。但真核表达的PRA蛋白不能完全抑制PRRSV的感染,推测其他相关因素,如与PRRSV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相关。
   第三:鉴定PRA蛋白与Marc-145细胞内其它受体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验证PRA蛋白与Marc-145细胞内NMHCⅡ-A和CD163相互作用,并且PRA的四段互不重叠的分段蛋白都可与NMHCⅡ-A和CD163相互作用。结果充分证明NMHCⅡ-A与CD163特异性结合。
   实验结果证明NMHCⅡ-A羧基端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PRRSV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也为进一步探求PRRS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