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棕榈蓟马的抗药性及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性
【6h】

山东省棕榈蓟马的抗药性及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1.1 棕榈蓟马简介

1.1.1 棕榈蓟马的分类地位

1.1.2 棕榈蓟马的生物学特性

1.1.3 棕榈蓟马的发生为害

1.2 棕榈蓟马抗药性现状研究

1.3 棕榈蓟马的传毒特性研究

1.3.1 棕榈蓟马传播病毒的种类

1.3.2 棕榈蓟马传播病毒的病原特征

1.3.3 棕榈蓟马的传毒特性

1.4 棕榈蓟马的综合防治

1.4.1 农业防治

1.4.2 化学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5 番茄斑萎病毒简介

1.5.1 番茄斑萎病毒分类学地位

1.5.2 番茄斑萎病毒的病原特征

1.5.3 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及危害

1.5.4 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播途径

1.5.5 番茄斑萎病毒的识别与防治

1.6 蓟马传毒特性的研究方法

1.6.1 蓟马获毒与传毒的研究方法

1.6.2 番茄斑萎病毒的检测方法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设备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杀虫剂

2.2.2 供试试剂

2.2.3 养虫器具及饲料

2.3 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建立

2.3.1 棕榈蓟马的采集

2.3.2 榈蓟马的饲养

2.3.3 实验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生命表参数测定

2.4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2.4.1 供试棕榈蓟马种群

2.4.2 生物测定方法

2.5 棕榈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传毒特性的测定

2.5.1 毒源

2.5.2 供试植株

2.5.3 棕榈蓟马若虫获毒率

2.5.4 棕榈蓟马成虫带毒率

2.5.5 棕榈蓟马若虫传毒率

2.6 TSWV引物设计

2.7 应用PCR检测技术确定棕榈蓟马的获毒情况

2.7.1 棕榈蓟马总RNA的提取

2.7.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7.3 PCR扩增

2.7.4 序列测定

2.8 应用PCR技术确定棕榈蓟马若虫的传毒率

2.8.1 甜椒叶片总RNA的提取

2.8.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8.3 PCR扩增

2.9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棕榈蓟马室内种群在四季豆上的生命表参数

3.1.1 棕榈蓟马在四季豆上的生长发育历期及存活率

3.1.2 棕榈蓟马在四季豆上的繁殖参数

3.1.3 棕榈蓟马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

3.1.4 棕榈蓟马在四季豆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和年龄特征繁殖力

3.2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的抗药性监测

3.2.1 7种杀虫剂对棕榈蓟马敏感种群的毒力测定

3.2.2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药性

3.2.3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甲维盐的抗药性

3.2.4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吡虫啉的抗药性

3.2.5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吡蚜酮的抗药性

3.2.6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噻虫嗪的抗药性

3.2.7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

3.2.8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对辛硫磷的抗药性

3.3 棕榈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性

3.3.1 TSWV病毒的保存

3.3.2 棕榈蓟马若虫带毒率

3.3.3 棕榈蓟马成虫带毒率

3.3.4 棕榈蓟马若虫传毒率

4 讨论

4.1 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建立

4.2 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药剂抗药性

4.3 棕榈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传毒特性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是为害我国蔬菜的重要害虫,对我国蔬菜安全生产产生巨大威胁。本研究建立了稳定的棕榈蓟马室内种群,采用叶管药膜法对山东省蔬菜主产区棕榈蓟马田间种群进行了抗性检测,同时研究了棕榈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性。研究结果如下:
  1、在25±1℃、湿度70±5%、光照L∶D=16∶8h的条件下,以四季豆作为饲料,实现了棕榈蓟马的规模化饲养,建立了稳定的室内种群。在此饲养条件下,棕榈蓟马一龄若虫、二龄若虫、预蛹、蛹的存活率分别为91.00%、62.00%、98.00%和89.00%,雌虫均产卵期为16.90 d,单雌产卵量为55.75粒,单雌日产卵量为2.79粒,内禀增长率(r)为0.126,净增值率(R0)为11.15,平均世代周期(T)为19.13,种群加倍时间(DT)为5.50,周限增长率(λ)为1.134。
  2、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寿光、泰安、聊城和济南4个蔬菜产区棕榈蓟马种群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对于多杀菌素,棕榈蓟马寿光种群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10.83倍),泰安、聊城、济南种群处于敏感状态;对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寿光种群表现出低水平抗性(抗性9.92倍),聊城种群敏感性下降,泰安、济南种群处于敏感状态;对于噻虫嗪,聊城种群敏感性略下降(抗性3.31倍),其它地区的棕榈蓟马种群均处于敏感状态;对于吡虫啉,寿光种群达到了低水平抗性(抗性8.28倍),聊城、济南种群抗药性增强,仅泰安种群对吡虫啉还处于敏感水平;对于吡蚜酮,寿光种群已产生低水平的抗性(抗性6.99倍),济南、聊城、泰安种群敏感性下降;寿光种群对辛硫磷的抗药性提高了3.90倍,其他3个种群对辛硫磷处于敏感状态;4地棕榈蓟马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处于敏感状态。
  3、利用RT-PCR法检测棕榈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获毒率和传毒率。结果表明,棕榈蓟马可以获取番茄斑萎病毒,若虫48 h的获毒率为100%,成虫的平均获毒率为(13.33±1.67)%,但若虫取食带毒叶片48 h后进行传毒,未检测到带毒的甜椒叶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