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研究——以博山长寿山为例
【6h】

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研究——以博山长寿山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基础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研究方法与框架

2 相关概念

2.1基本概念

2.2乡村旅游景区与自然山水的内在联系

2.3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基本特征

2.4理论基础

3 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发展动因分析

3.2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

4 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理论研究

4.1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原则

4.2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

4.3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措施

4.4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的基本内容

5 实践研究——以博山长寿山景区开发规划为例

5.1 现状分析

5.2 规划目标、定位与布局

5.3客源市场定位

5.4 功能分区规划

5.5景点规划

5.6 道路交通规划

5.7 植被规划

5.8 环境保护规划

5.9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创新点

6.3未来展望

图表目录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附图目录

附图图集

附: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互动和文明建设都具用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笔者认为: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应该是景观学、旅游学、建筑学、地理学以及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密切结合,又与农业农村实际相融合的智慧结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应注重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合理性、路径的独特性。现在的旅游规划主要偏重于硬件规划,欠缺综合性的软件规划。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应本着以农为本、因地制宜;文化融合、提升价值;游客需求、推动旅游的原则,体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充分整合当地的人文历史、神话传说、地质地貌、森林植被、乡土民俗等资源要素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建设。
  山水型乡村旅游是指以山水环境资源,即以山岳、河流、溪谷等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结合当地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以山水环境资源和乡土人文景观为基础进行开发设计是本研究的立意所在。通过开发规划研究形成以山水景观为基础,建设“山水型旅游新农村”。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旅游形式,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能很好的适应都市人群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对自然界恬静生活的向往,满足人们精神上对乡村怀旧的需求。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发达国家最早出现乡村旅游,他们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游览山水田园风光、享受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并逐渐形成了一股乡村旅游的热潮。时至今日,山水型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山水型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但山水型乡村旅游的发展自从其产生开始就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农业结构、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所以,开展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研究论文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四个章节。首先,通过研究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的相关理论,界定相关概念,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第二,阐述了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动因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对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思路进行分析,主要从开发模式、开发措施、开发规划的基本内容等几个方面尝试性的提出了对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的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实践案例进行研究。以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山东博山长寿山为例,在景区开发规划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场地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了长寿山景区的规划理念、规划目标,进而对景区进行了形象定位,应用理论部分分析的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的方法对博山长寿山进行总体布局和景区规划,以此来营造具有博山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本文创新点:1.本研究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是多学科相互融合、密切配合产物的开发规划理念;2.提出了并实施了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原则、开发模式、开发策略等;提出了乡村旅游应体现“生态、文化、科技”三结合和“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融的旅游开发理念;明确提出了山水型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开发规划的理念、原则、方法,并在实践案例中得到充分应用;在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博山长寿山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许多富有创新性的开发策略、开发手段、开发方法、开发模式等。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山水型乡村旅游的有关理论;通过对长寿山开发规划实践给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品位和空间;同时给从事山水型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研究的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