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银花蚜虫防治技术及农药残留检测
【6h】

金银花蚜虫防治技术及农药残留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1 前言

1.1 金银花生产情况

1.2 金银花害虫发生与防治概况

1.3 金银花蚜虫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

1.4 金银花药剂残留研究

1.5 本研究的依据和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蚜虫危害对金银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1.1 金银花蚜虫为害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2.1.2 金银花蚜虫为害对金银花产量的影响

2.2 金银花蚜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2.2.1.试验地概况

2.2.2 供试药剂

2.2.3 休眠期防治蚜虫技术的研究

2.2.4 根埋药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

2.3 防治金银花蚜虫推荐药剂残留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蚜虫危害对金银花产量和品质影响

3.1.1 金银花蚜虫危害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3.1.2 金银花蚜虫危害对金银花产量的影响

3.2 金银花蚜虫防治技术研究

3.2.1 休眠期蚜虫防治技术研究

3.2.2 根埋药剂防治蚜虫技术的研究

3.3 防治金银花蚜虫推荐药剂残留测定

4 讨论

4.1 蚜虫危害对金银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2 休眠期蚜虫防治技术研究

4.3 根埋药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

4.4 防治金银花蚜虫推荐药剂残留测定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蚜虫是为害金银花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严重,且主要在采花期危害,不合理的用药防治,对金银花产品安全影响很大。本文研究了蚜虫危害对金银花产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休眠期防治技术;进一步研究根区用药防治金银花蚜虫的技术,检测了根区用药后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为有效防治金银花蚜虫危害,确保产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山东金银花蚜虫的优势种胡萝卜微管蚜不仅影响金银花的产量,而且影响其药用成分含量。在蚜虫重度、中度和轻度危害处理中,金银花干花百针重量分别较无危害的对照降低了32.6%、15.9%和7.2%,干花长度分别较无危害下降了37.61%、14.96%和9.83%。新绿原酸、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4种物质含量重度危害分别较无危害的对照花降低了25.63%、32.79%、31.35%、30.38%;而隐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3种物质轻度危害较无危害对照提高了8.14%、0.21%、9.09%;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3种物质中度危害分别较无危害提高了3.84%、11.73%、24.08%。
  2.合理修剪和喷施石硫合剂是休眠期防治蚜虫的重要措施。在金银花蚜虫发生高峰期,轻度修剪、中度修剪和重度修剪较不修剪的蚜虫数量分别降低了19.87%、66.25%和76.61%;金银花干枝期喷施石硫合剂可明显减轻早春蚜虫的发生量。
  3.进一步研究根区施药防治金银花蚜虫的技术,筛选出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吡虫啉作为根区用药的最佳药剂并确定最佳用量。按照有效成分用量60g/667m2分别根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虫胺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药后20天防效均在96%以上。在4月上旬、中旬和下旬,分别在金银花根部穴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0 g/667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g/667m2,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一次性用药能控制整个采花期蚜虫为害,且穴施和环施防效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金银花根系的分布不同与施药技术关系密切。
  4.测定了噻虫嗪和吡虫啉根埋处理,金银花产品中农药残留。噻虫嗪和吡虫啉推荐使用剂量有效成分60 g/667m2和加倍剂量120 g/667m2处理,药后20天噻虫嗪的残留量分别为0.873mg/kg、1.252mg/kg,吡虫啉的残留量分别为0.13mg/kg、0.326mg/kg,两者在产品中的残留量都较低,均低于国家在茶叶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噻虫嗪和吡虫啉均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高等动物安全,在产品和环境中易降解,在金银花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价值很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