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h】

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玉米茎腐病的研究现状

1.1.1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1.1.2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

1.1.3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

1.1.4 玉米茎腐病的流行规律

1.1.5 玉米茎腐病发生流行原因

1.2 玉米茎腐病品种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1.2.1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

1.2.2 致病性测定接种方法

1.2.3 致病性测定的条件选择

1.2.4 玉米品种对玉米茎基腐病产生抗性的原因

1.3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1.3.1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1.3.2 田间植株病残体的清理

1.3.3 采用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

1.3.4 生物防治

1.3.5 化学防治

2 目的与意义

2.1 目的与意义

2.2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玉米品种

3.1.3 供试试剂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抗性鉴定试验

3.2.2 不同化学药剂对茎腐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

3.2.3 多种药剂处理盆栽防效试验

3.2.4 田间防治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杂交种和自交系抗性鉴定调查结果

4.1.1 杂交种抗性鉴定调查结果

4.1.2 自交系抗性鉴定调查结果

4.2 不同药剂对禾谷镰刀菌与瓜果腐霉菌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

4.3 多种药剂处理在盆栽试验中的防效结果

4.4 田间试验结果

4.4.1 不同处理的发病率调查结果

4.4.2 不同试验处理的测产结果

5 讨论

5.1 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性鉴定试验

5.2 不同化学药剂对茎腐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

5.3 不同药剂处理在盆栽试验中的防效

5.4 田间综合防治试验

6 结论

6.1 杂交种和自交系抗性鉴定试验

6.2 不同化学药剂对茎腐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

6.3 不同药剂处理在盆栽试验中的防效

6.4 田间综合防治试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玉米品种、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呈现加重趋势。玉米茎腐病现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危害最重的土传病害。由于该病在我国玉米产区广泛发生,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玉米茎腐病发病原因复杂,而且发生在玉米乳熟后期,因此其防治较为困难。鉴于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是控制玉米茎腐病的关键技术,本文围绕玉米主栽品种抗性鉴定、有效生物和化学药剂的筛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田间病圃鉴定的35个主推品种和50个自交系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杂交种中抗性品种有16种,其中齐单1号和诺达1号在3个试验地的平均发病率都在5%以下,为高抗品种;感病品种有19个,三北218、济玉6、鲁单818的平均发病率都在80%以上,鲁单818的发病率高达91.70%,为高感病品种。供试的玉米自交系中先玉335♀、TL10B-6903-134、印尼选系1高抗茎腐病;其中lx9801、(lx9311lx03-2)S4、H21高感茎腐病。
  2.首先利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菌丝生长的抑制力。咯菌·精甲霜灵对禾谷镰刀菌的效果最好,其EC50为0.31 mg/L;但从EC95的数值来看,多菌灵的毒力效果更好,其EC95为33.84mg/L;毒力较差的是萎锈·福美双,其EC50、EC95分别为3279.45mg/L和236412.10mg/L。多菌灵、咯菌·精甲霜、戊唑醇、精甲·咯菌腈、嘧菌酯对禾谷镰刀菌均有较高的毒力。多菌灵对瓜果腐霉菌有较高的毒力,其EC50和EC95分别为0.87mg/L和21.60 mg/L;抑制性最差的为精甲·咯嘧菌,其EC50和EC95达到了299.14 mg/L和57808.22mg/L。抑制性较高的药剂为多菌灵、精甲·咯菌腈、嘧菌酯、咯菌·精甲霜、噻虫·咯·霜灵。在瓜果腐霉菌的保存试验中看出,将其保存在10℃条件下最为合适,可以每隔2个月活化一次。
  3.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优选的6种药剂对玉米生长影响和防治茎腐病的效果。种子包衣可显著提高玉米在接菌土壤中的发芽率。玉米种子在接菌土壤中的发芽率为40%,咯菌·精甲霜和精甲·咯菌腈包衣的种子发芽率均为95.24%。接菌土壤中玉米平均株高为43.33cm,精甲·咯菌腈和噻虫·咯霜灵包衣的平均株高分别为66.33cm和62.00cm。接菌土壤玉米叶绿素含量为3.89mg/g,根茎保+甲托处理的玉米植株叶绿素含量达到4.42mg/g。不同处理之间戊唑醇、嘧菌酯、精甲·咯霜灵、中农富源生物菌肥对禾谷镰刀菌的防治效果较好,其病情指数仅为16.67、17.50、15.00和14.29;戊唑醇、黎浩源生物菌肥、钾肥(225kg/hm2)和绿妃叶部喷施对瓜果腐霉菌的的防治效果较好,病情指数分别为26.67、38.18、25.00和34.00;钾肥处理中,随着浓度的增加病情指数随之降低。
  4.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的防效分别为65.98%和86.11%,噻虫·咯霜灵包衣后的防效分别为65.72%和78.43%;田间施用钾肥对茎腐病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施用量为225kg/hm2的钾肥处理防效高达92.23%,生物菌剂里中农富源生物菌肥防效最高可达88.31%。

著录项

  • 作者

    贾曦;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保护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向东;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玉米病害;
  •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