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防治番茄叶霉病高效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6h】

防治番茄叶霉病高效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缩略词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番茄叶霉病概况

1.2 防治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室内毒力测定

2.3 三唑类药剂对番茄植株的安全性

2.4 田间药效试验

2.5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3.2 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的安全性

3.3 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 讨论

4.1 三唑类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病效果

4.2 四霉素对不同发育阶段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病效果

4.3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叶霉病菌的毒力

4.4 其他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病效果

5 结论

创新之处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之处: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生产中最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由Cladosporium fulvum(Cooke)侵染引起,可在番茄整个生长期发病,导致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我国防治番茄叶霉病的登记药剂主要有甲基硫菌灵、克菌丹等药剂,但叶霉病菌对其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国内外鲜有对番茄叶霉病防治药剂筛选的报道;农民在用药上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因此亟待筛选出防治番茄叶霉病的高效药剂。本文通过室内毒力试验筛选出对Cladosporium fulvum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较高活性的杀菌剂,评价了其中三唑类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和田间防治效果。主要结果如下:
  1、13种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各药剂对C. fulvum菌丝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咯菌腈、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四霉素、甲基硫菌灵、啶菌恶唑、氟硅唑、氟啶胺、氟吡菌酰胺、腈菌唑、吡唑萘菌胺和四氟醚唑,EC50值分别为0.20、0.50、0.55、0.80、0.82、1.79、2.17、2.42、3.41、4.27、6.92、12.68和15.08 mg/L。
  四霉素、吡唑萘菌胺和氟吡菌酰胺3种药剂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013、0.66和3.05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EC50值为0.013、0.085和1.92 mg/L。其它试验药剂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相对较低,且其抑制芽管伸长的毒力均高于抑制孢子萌发的毒力。
  2、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了三唑类药剂中毒力较高的戊唑醇和己唑醇50、100和200 mg/L,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100、200和400 mg/L喷雾处理对番茄植株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和戊唑醇200 mg/L喷雾处理,影响植株的生长,但对植株叶色和植株形态无影响,对番茄存在安全风险。其它药剂及剂量对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色以及植株形态等无显著影响,对番茄安全。
  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番茄叶霉病的发病率。其中,四霉素90 mg/L、己唑醇和戊唑醇100、150 mg/L、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300 mg/L对叶霉病的田间防效相对较高,保护效果均达80.16%以上;治疗效果均达71.68%以上。各药剂均可有效控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且发病前施药效果优于发病后施药。啶菌噁唑150 mg/L、氟啶胺300 mg/L和咯菌腈90 mg/L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相对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