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演化问题研究
【6h】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演化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3.3 小结:本文的研究空间

3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演化的宏观背景与生产区域布局现状

3.1 宏观背景:全球与全国视角

3.2 山东省棉花生产总体概况

3.3 山东棉花生产布局现状

3.4 小结

4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演化解析

4.1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演化的总体趋势

4.2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66年演化的分阶段特征

4.3 山东省棉花主产县及其集中度30年变化

4.4 山东省棉花主产县生产优势指数

5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演化的经济解释

5.1 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5.2 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演化的几个假说

5.3总结:经典分工与交易理论的胜利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棉花一度曾是山东棉区经济发展、棉农增收的支柱性产品,但最近几年山东棉花生产呈现长时间、大幅度萎缩衰退的趋势。山东省棉花生产大幅衰退背后的基本事实是山东省内棉花生产区域的大幅调整。本文在国内外文献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比较优势理论和农业区划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统计方法,利用山东省棉花生产的各级数据研究山东省棉花生产的区域演化问题。
  无论是从全球可能还是全国看,棉花生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集中化趋势。目前山东省依然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大省,但棉花生产衰退趋势十分明显。山东省棉花生产的衰退更多地表现为棉花主产区分布的集聚化,而这种集聚化又是由部分植棉区的衰退导致的。在过去20年中,山东棉花生产的区域布局越来越符合区域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棉花生产的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山东棉花生产布局的演化是农民根据棉花生产的市场机会、棉花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棉花生产的产业匹配性,以及宏观市场经济环境做出的或扩大、或保留或减少棉花播种面积的结果。这些选择都是棉农在现有约束下基于成本和收益比较做出的最优选择。
  政府应在棉花生产上做出具有针对性的产业布局指导,有进有退,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同时在生产优势区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棉花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盐碱地棉花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科研支持力度,争取让国家目标价格政策覆盖到三大优势区域。

著录项

  • 作者

    崔爱琴;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农村区域与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继连;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经济作物 ;
  • 关键词

    棉花产业; 区域布局; 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