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6h】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在2015-2016年间,我们在中国的主要水貂养殖区内收集了176份水貂肠炎病料,并成功分离出了8株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MEV-SD1、MEV-SD2、MEV-SD3、MEV-SD4、MEV-SD5、MEV-SD6、MEV-SD7和 MEV-SD8。采用DNAStar软件将8株新分离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4%-100%,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7.9%-100%。MEV-SD3与MEV-SD5的同源性为100%,且与日本FPV-V211毒株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9.9%。8株 MEV VP2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0%-99.8%,与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9%-99.7%,VP2氨基酸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0个位点中。8株MEV NS1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9.8%-100%,与参考毒株间的同源性为98.7%-100%。同时,8株MEV NS1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9.3%-99.9%,与参考毒株间的同源性为98.1%-99.9%,NS1蛋白基因并无特征性的氨基酸突变。
  食肉动物身上分离的细小病毒VP2的300位氨基酸,对决定它们的抗原性以及宿主选择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MEV的VP2300位的氨基酸为Val,但我们分离的6株细小病毒MEV-SD1至MEV-SD6中300位氨基酸突变成了Ala,与FPV在300位氨基酸一致。另外两株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SD7和MEV-SD8的300位则还为原来的Val,通过分析MEV与FPV VP2的蛋白质,发现300位氨基酸是区别两株病毒的关键氨基酸。基于VP2核苷酸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8株新分离的MEV形成了两个分支,MEV-SD1至MEV-SD6与所有的FPV参考毒株位于同一个独特的分支上,因此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这6株新分离的细小病毒是FPV。
  针对NS1蛋白基因我们也进行了分析,结果只有极个别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突变。细小病毒编码的NS1蛋白基因在遗传进化方面相对保守,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病毒转录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却不能够对细小病毒宿主选择性起到实质性的影响。基于NS1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MEV与FPV位于一个大的分支上,并且8株新分离的MEV位于一个更小的进化分支上,同时还包含着3株FPV,显示了与FPV更亲近的同源性,这进一步证实了MEV-SD至MEV-SD6是FPV。
  在动物致病性试验中发现感染MEV-SD1的水貂在接种后的24小时后就开始发病,发病后的水貂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渴欲增加,体温升高。肠胃症状明显,有呕吐的迹象,严重腹泻,排出稀软到水状样或脓状样粪便。4天后水貂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38.9%,动物半数致死量为104.75 TCID50。剖解死亡水貂能发现胃肠道表现明显,小肠粘膜呈坏死性、出血性、纤维蛋白性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肠绒毛上皮细胞凝固性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致病性实验说明了新分离的貂源 FPV对水貂的致病性很强,能够引起水貂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同时,血清学调查发现,采集的84份健康水貂血清,其中抗MEV中和抗体效价大于10的只有10份水貂血清,仅占11.9%,其余的74份水貂血清中抗MEV中和抗体效价均小于10,高达88.1%。这表明了中国的水貂养殖产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家庭式的饲养模式占据了大多数,这也导致了水貂饲养环境的脏、乱、差,管理方式的粗放性,饲养物种的多样性,疫苗免疫程序的不合理性等,都直接造成了MEV的不断突变以及与其它细小病毒的重组。
  综上研究证明,我们分离的6株新型细小病毒毒株MEV-SD1至MEV-SD6为FPV,也证实了 FPV是导致我省水貂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因。因此,我们以后需要加强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监控,以防止出现新的大流行毒株,并且制定出一个更合理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