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光周期调控下中华通草蛉滞育发生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其对子代发育的影响
【6h】

光周期调控下中华通草蛉滞育发生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其对子代发育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昆虫滞育

1.2 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1.3 中华通草蛉的研究进展

1.4 生命表

1.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长、短光周期条件下中华通草蛉成虫转录组的构建及分析

2.2 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2.3 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子代发育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短光周期条件下中华通草蛉成虫转录组数据分析

3.2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3.3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子代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中华通草蛉成虫转录组研究

4.2 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4.3 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子代发育的影响

5 结论

5.1 中华通草蛉的转录组学研究

5.2 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5.3 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子代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中华通草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天敌。滞育的成虫作为其越冬虫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明确中华通草蛉滞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明确滞育对中华通草蛉的生长发育及子代种群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长、短光周期条件下中华通草蛉成虫的转录组数据,同时对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滞育后发育及子代发育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明确中华通草蛉的滞育机制和中华通草蛉的繁殖应用奠定基础。 1. 通过对长、短光周期分别处理3 d的中华通草蛉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5亿左右条cleanreads。经denovo组装后共获得89512条unigene,得到27914条注释基因,其中两种光周期下的差异基因493条,短光周期上调的109条,短光周期下调的384条。差异基因主要与遗传物质合成、糖类和脂类代谢以及卵黄蛋白合成等代谢相关。对G9837、G14351、G29643、G36603和G1164基因在不同滞育诱导时期(短光周期分别处理3 d、10 d、20 d、30 d、40 d)的表达量分析表明在中华通草蛉不同滞育时期除G9837外其余各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明显差异。 2. 不同滞育诱导时间对中华通草蛉滞育后各项发育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短光周期处理天数的增加,中华通草蛉雌虫的总产卵前期(包括处理时间)逐渐延长,产卵前期(不包括处理时间)、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短光周期处理20 d的成虫有最长的产卵前期,短光周期处理10 d的成虫产卵历期最长。总产卵量以短光周期处理10 d最高,且短处理5 d、10 d、20 d的成虫产卵量均高于对照处理。不同滞育经历对中华通草蛉的雌虫寿命影响不大。结果表明:25℃条件下,短光周期处理的中华通草蛉成虫以处理20 d滞育强度最强,一定时间的滞育诱导(≤20 d)可提高中华通草蛉的生殖力。 3. 为明确母代的滞育经历对中华通草蛉子代种群发育的影响,在长、短光周期条件下组建中华通草蛉子代种群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发现:长光周期处理的子代种群,母代滞育经历对其发育历期和种群参数影响不大。短光周期条件下,不同短光照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子代种群的发育历期影响不大。短光周期处理50 d的中华通草 蛉子代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处理,并且生殖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处理。短光周期处理50 d的中华通草蛉子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值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处理,但平均世代周期却短于其他两组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短光周期处理时间对中华通草蛉子代在长光周期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较长的滞育经历能够削弱子代的滞育,并且提高子代的生殖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