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小穗结实和粒位效应及氮肥和激素对其调控的研究
【6h】

小麦小穗结实和粒位效应及氮肥和激素对其调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1.1目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粒位效应

2材料与方法

2.1区域概况

2.2试验设计

2.2.1试验一:小麦不同粒位小花发育和子粒结实的生理特性研究

2.2.2施氮量对小麦穗花和子粒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2.2.3外源激素对小麦穗花和子粒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2.2.4研究思路

2.3测试项目和方法

2.3.1农艺性状调查

2.3.2小穗形态观察

2.3.3子粒柄维管束横切面的显微结构观察

2.3.4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2.3.5小麦子粒增重及灌浆动态

2.3.6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测定

2.3.7全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2.4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小穗不同粒位小花发育和子粒结实特性

3.1.1小麦返青到拔节期幼穗分化与植株外部形态发育的相关性

3.1.2小麦穗中部小穗形态的显微观察

3.1.3孕穗期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的发育的差异

3.1.4小花发育过程中不同粒位小花内源激素含量

3.1.5花后不同粒子粒灌浆速率的差异

3.1.6花后不同粒位子粒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蔗糖含量的变化

3.1.7子粒灌浆期不同粒位子粒全氮含量的变化

3.1.8灌浆期不同粒位子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1.9成熟期不同粒位间粒重的差异

3.1.10不同粒位子粒柄维管束横切面的扫描电镜图

3.2施氮量对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结实和子粒发育的调控

3.2.1施氮量对花前小麦穗长和穗重的调控

3.2.2施氮量对花前小麦茎基部节间和茎秆总长度的调控

3.2.3施氮量对孕穗期和开花期穗氮含量的调控

3.2.4施氮量对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穗可溶性总糖含量的调控

3.2.5施氮量对花后穗、叶、和茎秆干重和穗/(茎+叶)的调控

3.2.6施氮量对小麦灌浆期不同粒位子粒蔗糖和全氮含量的调控

3.2.7施氮量对小麦每穗可孕与不孕小穗数和小花数的调控

3.2.8施氮量对小麦强、弱势粒子粒单粒重的调控

3.2.9施氮量对小麦强弱势粒在产量贡献中的调控

3.2.10施氮量对小穗不同粒位子粒单粒重的调控

3.2.11施氮量对成熟期单位面积穗数及产量的调控

3.2.12施氮量对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调控

3.3外源激素对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发育和子粒粒重的调控

3.3.1外源激素对小麦花前穗干重的调控

3.3.2外源激素对小麦花后穗千重的调控

3.3.3外源激素对成熟期小麦株高和穗长的调控

3.3.4外源激素对小麦穗性状的调控

3.3.5外源激素对小穗上不同粒位子粒灌浆速率的调控

3.3.6外源激素对小麦穗、茎、叶干重的调控

3.3.7外源激素对小穗上不同粒位子粒成熟期粒重的调控

4讨论

4.1小花的分化、退化与结实的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原因

4.1.1小麦小穗上小花的分化、退化与结实的形态特征

4.1.2不同粒位子粒发育特性差异

4.2氮肥对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分化、退化、结实及子粒发育的调控

4.2.1氮肥对穗上小花的分化、退化与结实的调控

4.2.2氮肥对不同粒位子粒灌浆和粒重的调控

4.3外源激素对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分化、退化、结实及子粒发育的调控

4.3.1外源激素对小穗上小花的分化、退化与结实的调控

4.3.2外源激素对不同粒位子粒灌浆和粒重的调控

5总结

5.1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和子粒发育的差异

5.2氮肥对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结实和子粒粒重的调控

5.3外源激素对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小花发育和子粒粒重的调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