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6h】

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CHD患者与正常人群一般资料的比较

2.CHD病因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3.IGR在CHD住院患者中的发病情况

4.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5.IGR与传统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的相关性

6.糖代谢异常对冠脉病变特征的影响

7.糖代谢异常与CHD患者预后的关系

8.糖调节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糖调节受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及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521例作为CHD组,经有关检查排除CHD的门诊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除已确诊糖尿病的121例CHD患者外,其余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BG)及OGTT2h血糖(2h-PG),同时测定血脂水平并记录相关病史。比较IGR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发生情况,并对导致IGR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FBG及2h-PG结果将CHD组分为三个亚组:血糖正常组(NGT组)138例、糖调节受损组(IGR组)168例,糖尿病组(DM组)215例,比较三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的异同。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年,观察患者MACCE事件(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衰、再介入、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
  结果:①CHD组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3.5%,其中IGR为32.2%、DM为41.3%,IG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5%),差异具有显著性(x2=0.062,P=0.005);②521例CHD患者中262例均为入院后新发现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其中168例IGR患者中空腹血糖受损(IFG)为54例、糖耐量异常(IGT)114例,新发现的94例DM患者中空腹高血糖(IFH)11例、餐后高血糖(IPH)83例。③DM组与IGR组患者的年龄、BMI、血脂水平及合并有高血压病、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数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DM组与IGR组水平相当(P>0.05);④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是IGR的危险因素;⑤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年龄、BMI及吸烟史、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均是CHD的危险因素,且餐后2h血糖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⑥DM组与IGR组冠心病患者冠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血糖正常组,而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DM组与IG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⑦平均3.5年的随访中,DM组与IGR组MACCE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DM组与IG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⑧除外215例DM患者,将其余研究对象分为IGR(+)组及IGR(-)组,在平均3.5年的随访中,IGR(+)组患者的MACCE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IGR(-)组(P<0.01)。
  结论:冠心病患者多伴发糖调节受损,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且对冠状动脉的损害与糖尿病相近,不仅会加重冠脉病变,同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