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鲁西地块与韩国Tea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与对比
【6h】

鲁西地块与韩国Tea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与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研究区内地层名称变迁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鲁西地块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

2.1研究区地质概述

2.2鲁西地块上寒武统沉积岩岩相分析

2.3鲁西地块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

3韩国 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

3.1地层及研究历史简介

3.2韩国Taebaeksan盆地上寒武统沉积岩岩相分析

3.3 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

4鲁西地块与韩国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对比及意义

4.1鲁西地块与韩国Taebaeksan盆地构造类型对比

4.2鲁西地块与韩国Tea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演化

4.3鲁西地块与韩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对比

4.4 Cyclolorenzella的发现及其意义

4.5鲁西地块与Taebaeksan盆地对郯庐断裂的意义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分别研究了鲁西地块与韩国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生物群特征。在鲁西地块上寒武统中共划分出了10个不同的沉积相,根据沉积相组合形式,识别出了4个沉积模式。同时,在韩国Taebaeksan盆地中,晚寒武世地层划分为6个沉积相,并在相组合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沉积模式。对晚寒武世生物地层进行了生物带的分布。韩国Taebaeksan盆地中,晚寒武世地层包括9个古生物生物群,但在鲁西地块中,晚寒武世地层一共由8个生物带组成。在鲁西地区崮山组下部发现了大量cyclolorenzella化石,并以此为例,研究了三叶虫的演化趋势。基于古生物学与沉积学的研究认为,鲁西地块为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韩国Taebaeksan盆地同属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与鲁西地块不同的是,该地水体较深。二者在晚寒武世时期,经历了相同的沉积环境变化。这种相似性,是由两地的水深变化趋势以及古生物方面的高度—致所表现出来的。这两个地区都经历了类似“深水缓坡—浅水缓坡—深水缓坡—浅水沉积”的变化过程。由于二者在沉积与古生物方面高度的一致性,作者认为,二者在晚寒武纪时期,属于同一板块内部的相邻地区。基于以上的沉积与古生物分析,作者对郯庐断裂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尽管目前关于郯庐断裂的性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统一,作者认为郯庐断裂的性质为晚寒武世之后形成的走滑断裂。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更好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