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Project XL)及其借鉴研究
【6h】

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Project XL)及其借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的缘起

一、“命令-控制”模式对补充模式的呼唤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

第二章 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分析

一、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与荷兰环境合同主要内容的比较

三、Merck公司的案例: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主要内容的具体实践

第三章 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引入我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引入我国的必要性分析

二、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引入我国的具体设想

一、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引入我国的体现形式:环境合同制度通过前面对Project XL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计划的四个主要内容都是围绕

二、我国构建环境合同制度的目的和指导原则

三、我国环境合同的性质界定和立法形式

四、我国环境合同的基本内容

五、环境合同制度运转条件的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发展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执法模式为传统的“命令—控制”模式(Command and Control),该模式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理性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制度。“命令—控制”模式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是无效率的。这种状况的产生是因为“命令—控制”模式的核心在于制定统一适用的环境标准,但是受这种标准约束的企业却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源于企业自身设计的特点或是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项对绝大多数同类企业有效的环境标准,可能对这个企业或者这个地区的企业是无效的。“命令—控制”模式不能考虑到微观企业特殊性的弱点,一方面阻碍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这显然不利于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面对这一困境,美国环保署于1995年开始实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Leadership,简称Project XL),它的目的在于利用环境合同机制以解决“命令—控制”模式产生的无效率问题。对于Project XL,国内对其几乎没有涉及,更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对Project XL的全面分析,发现其对完善我国环境执法模式的借鉴意义,从而为我国环境执法长效机制的建立尽一份微薄之力。
  论文的整体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缘起的分析,它包括美国“命令—控制”模式的呼唤和“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的推动。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对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包括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与荷兰环境合同主要内容的比较以及这些内容在Merck公司案例中的具体实践。第三部分探讨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引入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部分首先从必要性分析入手,指出Project XL可以弥补我国“命令—控制”模式的局限和环境保护社会力量参与的薄弱。在必要性问题解决之后,文章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Project XL存在的条件与我国实际情况的对照,阐明现阶段引入该制度是可行的。第四部分提出了我国引入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的具体构想。这一部分首先指出Project XL体现了一种环境合同的运作模式,所以我国对其的借鉴可以体现为构建我国Project XL式的环境合同制度。然后文章对构建我国Project XL式环境合同制度的目的、立法形式、指导原则以及合同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比较法的分析,以期实现Project XL在我国的本土化。然后,为了保障环境合同制度的有效运转,我又对我国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美国“优秀环境管理”计划所内含的环境合同的模式借鉴过来,在中国的土壤上构建自己的环境合同制度。与以往关注于“命令—控制”模式改良的研究相比,Project XL式的环境合同制度是一次革命。因为,该制度代表的是一种区别于征收排污费、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的模式,一种以放弃现行法律规定来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效益的模式。与推崇欧洲环境合同、日本公害防止协定的研究相比,Project XL式的环境合同可能更加务实。法律制度的移植不在于这种制度设计得多么漂亮、不在于它包含多么远大的抱负,关键是在于这种移植的可行性以及该制度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功能。欧洲环境合同、日本公害防止协定是我们未来的理想,而Project XL式的环境合同则是我们当下的最佳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