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时间对固定未融合节段退变的影响
【6h】

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时间对固定未融合节段退变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术后处理

4 研究分组

5 评价指标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影像学指标结果

附图

讨论

一、胸腰椎骨折的概述及分型

二 腰椎A型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

三 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内固定对其影响

四 影像学结果讨论

五 矫正角度丢失的原因分析

六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后腰椎小关节、椎间盘及终板退变的原因分析

七 内固定取出时机的选择

八 本次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使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A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不同内固定取出时间对固定未融合节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骨折病例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2-55岁,平均38岁;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8月;致伤原因:坠落伤30例(37.5%),交通事故伤35例(43.8%),摔伤5例(6.2%),重物砸伤10例(12.5%);骨折节段: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L1骨折32例(40%),L2骨折25例(31.3%),L3骨折18例(22.5%),L4骨折5例(6.2%),L5骨折0例(0%);骨折类型:按照AO分型,全部为A型骨折,其中A1型49例(61.2%),A2型26例(32.5%),A3型5例(6.3%);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根据术后内固定取出时间分为两组:A组:术后一年取内固定者,共40例;B组:术后二年取内固定者,共40例。80例患者均在骨折术前及内固定取出后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X线片上测量骨折术前、内固定取出后伤椎前、中、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末次测量值与骨折术前测量值之差为纠正丢失值;观察腰椎骨折术前、内固定取出后腰椎CT与MRI图像,应用Weishaup影像分级标准评价固定未融合节段小关节退变,用Modic退变标准、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价固定未融合节段终板退变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应用 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固定未融合节段的退变差异。
  结果:1.A组及B组患者椎体楔变角矫正丢失值分别为1.42±1.26和2.83±2.09;A组及B组患者内固定取出后与骨折术前AVH、MVH、PVH和椎体楔变角相比,除术前MVH(P=0.095)、MVH矫正丢失(P=0.057),2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余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A、B两组患者骨折术前和内固定取出后固定未融合节段小关节退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骨折术前和内固定取出后固定未融合节段椎间盘退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骨折术前和内固定取出后固定未融合节段终板退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腰椎A型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术后1年取内固定与术后2年取内固定患者相比,固定未融合节段均有不同程度退变,但术后1年较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能有效减缓固定未融合节段退变。
  结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腰椎A型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能有效减缓固定未融合节段退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