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100例临床分析
【6h】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100例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了解AP L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关实验室检查、凝血异常的临床表现以及经治疗后的反应,并分析早期死亡的原因,及时预防凝血功能异常的加重及终止DIC的发展,为临床提高APL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方法: 收集了从2010年1月-2017年4月我院血液内科100例APL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近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NDIC)两组患者,总结一般情况、相关凝血指标、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的评价与转归。数据最终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正态分布t检验、非正态分布Maa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00例APL患者中非DIC组患者发病率44%,DIC组56%,两组患者早期发病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P<0.05)。2.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APL 合并 DIC 患者出血率为87.5%,比非 DIC 组患者 70.5%明显升高,且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出血。3.初诊时外周WBC>10×109/L的患者22例(22%),PLT<40×109/L的患者 80例(80%),非DIC组有8例高白细胞血症,30例血小板减低症患者,DIC患者有14例高白细胞血症,50例血小板减低症患者。两组患者均符合凝血异常诊断标准:相关凝血指标异常主要表现在FIB、D-D2、FDP、PTL。4.两组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后缓解率非别为:非DIC组81.8%、DIC组57.1% ,缓解时间:非DIC组28.7d、DIC组32.5d,相比而言,DIC组较非DIC组缓解率减低,缓解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补充血制品对症支持治疗后,凝血功能异常的转归都相对较好。 结论: 1.APL 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多见于疾病早期,高白细胞血症是其危险因素,应尽早预防。 2.相关实验室检项目中FIB、D-D2、FDP、PLT阳性率较高,尤其以D-二聚体升高为著,非DIC组达95%,DIC组100%,因此可作为诊断凝血异常较有价值的指标。 3.本课题中两组患者出血率分别非DIC70.5%,DIC组87.5%,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主要以皮肤和粘膜为主。深部脏器出血尤其脑出血是患者主要死因。 4.APL合并DIC患者所致缓解率和缓解时间较非DIC患者降低及延长。 5.两组患者经血制品对症支持治疗后,凝血异常的转归均相对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