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分析
【6h】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导论

0.1 选题背景与价值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0.4 本文新意及问题

1 环境行政执法概述

1.1 环境行政执法概念及特征

1.1.1 概念

1.1.2 特征

1.2 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及相对人

1.2.1 环境行政执法主体

1.2.2 环境行政执法相对人

1.3 环境行政执法的作用

2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表现及成因

2.1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表现

2.1.1 执法法制障碍

2.1.2 执法体制障碍

2.1.3 执法机制障碍

2.1.4 执法能力障碍

2.2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成因

2.2.1 环境立法相对滞后

2.2.2 管理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

2.2.3 监督、协调机制不畅通

2.2.4 执法主体及相对人环保意识淡薄

3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的克服对策

3.1 完善环境立法

3.1.1 补充环境法律空白

3.1.2 修改和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

3.1.3 细化环境行政处罚规定

3.2 改进环境行政执法

3.2.1 推动环境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外部合作

3.2.2 完删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3.2.3 落实部门之间的长效联动执法机制

3.2.4 开创环境协商执法

3.3 提高环保守法意识

3.3.1 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

3.3.2 完善企业的自我环保监管

3.3.3 扩大公众参与执法程度

4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排查环境纠纷、规范建设项目,都要依靠严格、公正的执法,环境行政执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然而,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突出表现在法制障碍、体制障碍、机制障碍和能力障碍四个方面,立法的规定与环境保护管理的实际需求不适应,法律规定笼统、执法机构权力“小”、执法措施“弱”,致使查处、执行都难以到位;执法管理体制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职责不适应,使得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体制横向分散、纵向分离、地方分割,导致执法中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太多,法律的要求在执行中被蚕食、割裂、化解;环境行政执法的工作机制散而不全、有而无用,导致环境行政执法机构与其他执法机构之间、环境行政执法机构相互之间、环境行政执法机构与非执法机构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与联动;在环境行政执法能力上,工作量大、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经费与人员都较少,严重影响环境行政执法的能力。而究其成因,有立法的相对滞后,管理体制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监督、协调机制不畅通,执法主体及相对人环保意识淡薄。针对障碍的成因,从构建环境法治的角度出发,克服环境行政执法障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补充完善环境法律;通过对执法自身的体制改革,克服地方保护;畅通监督和联动机制,创新执法模式;政府、企业和公民也应提高环保守法意识,扩大公众参与程度,推动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