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海海域潮汐模型与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建立
【6h】

南海海域潮汐模型与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2 海洋潮汐基本理论

2.1 引潮力、引潮力位与平衡潮

2.2 引潮位的调和展开

2.3 潮汐动力学基本理论

2.4 海洋潮汐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卫星测高数据中潮汐信号的提取

3.1 卫星测高的潮汐混叠效应

3.2 测高数据的预处理

3.3 潮汐信息提取方法

3.4 数据比较的统计指标

3.5 本章小结

4 南海海域潮汐模型的建立

4.1 测高数据

4.2 海潮模型的建立

4.3 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南海海域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建立

5.1 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建立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海洋垂直基准的精确确定是海洋测绘基本任务之一。卫星测高技术提供了一个观测海洋表面及其动态变化的新手段,为海洋垂直基准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
  南海属深边缘海,具有十分复杂的深海潮波规律性质。对南海垂直基准的研究工作与渤海、黄海、东海相比要少得多。其原因除了南海特殊的地理条件外,主要是因为南海的观测资料缺乏,而利用近20年T/P系列卫星测高资料和搜集的南海周边长期验潮站数据对南海垂直基准的研究具有比较实际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是在T/P系列卫星测高原始轨道、变轨轨道数据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了对T/P系列卫星测高数据在南海海域的正常点的计算,研究了利用调和分析法、响应分析法对沿迹点、交叉点处精确提取潮汐信息的分析,对验潮站逐时潮位数据调和分析,建立了南海海域13个主要分潮2.5'×2.5'的潮汐模型,同时给出了4个主要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图。并从交叉点对比、验潮站比较等多方面对本文所建模型进行精度分析,交叉点处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分潮振幅RMS能够保证在2cm之内,迟角RMS在6°之内,具有较高精度。
  在此海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南海周边国家深度基准面的情况,建立平均低低潮深度基准面模型、理论最低潮面深度基准面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基准面模型中误差分别能够在2cm、5cm之内,此模型的初步研究有助于实现海图的无缝连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