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
【6h】

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

声明

第一部分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内蒙古部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现状研究

文献综述二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新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为了了解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乙肝的流行状况,特别是实施大规模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开展此次全区范围的乙肝血清学调查。通过本实验可以初步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为推测乙肝的流行趋势提供数据资料。 方法:在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1-61岁常住人口选取1~6岁、7~16岁、17~61岁三个年龄组,共采集血清样本4021份。统一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检测。并对46份乙肝大三阳血样进行HBV DNA提取,用PCR实验扩增提取到的HBV DNAS区,根据PCR产物基因测序结果对样本HBV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内蒙古地区HBsAg人群总体阳性率2.71%,比1992年调查结果(6.35%)有明显降低。HBV人群总体感染率53.64%,比1992年调查结果(37.16%)有明显增高。本实验共46份样本血清的PCR体系测序成功。其中B型1例(2.17%),C型43例(93.48%),D型2例(4.35%)未发现其它HBV的基因型。 结论:内蒙古地区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区农村是我区乙肝高流行地区。针灸、创伤美容这两个因素为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1992年前后出生的两个人群的HBsAg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92年前后出生的两个人群的HBsAb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以说明1992年内蒙古地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效果明显。2002年前后出生的两个人群的HBsAg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年前后出生的两个人群的HBsAb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以说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及GAVI项目实施效果明显。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中HBV的感染以C基因型HBV为主,B、D基因型HBV各占很少比例,未发现其他基因型HBV。既本实验共46份样本血清的PCR体系测序成功:B型1例(2.17%),C型43例(93.48%),D型2例(4.35%)。未发现其他基因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