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6h】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 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 论

附 图

附 表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GEDiscoveryLS16层螺旋CT,经SmartPrep软件掌控增强扫描时相,对3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做多层螺旋CT椎-基动脉血管造影(MSCTA)。应用VR、MPR和AVA方法处理数据。并将两组血管内径扫描结果分别采用方差分析、t-tes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1、35例患者成功重建70条椎基动脉,其中正常20条,异常50条,异常者分别为:轻、中、重度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分别是12、19、5条,其中,扭曲伴狭窄3条,钙化伴狭窄4条。另外,6条扭曲,发育不良8条。AVA全程满意显示椎基动脉,VR除8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 2、对照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毗邻颈椎结构均显示正常。 3、正常及狭窄的血管内径统计显示:对照组与所有狭窄以及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数据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多层面螺旋CT扫描技术结合适当的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正常和异常的椎-基底动脉及其邻近解剖结构。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意义:MSCTA无需动脉穿刺插管,能清晰地显示全程的椎基底动脉并能独特地显示椎-基底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显示血管硬化的同时,在颈椎段能很好地显示椎动脉局部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因此,对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病因诊断、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无创性检查椎基动脉血管开辟了新的途径,就方便性、可行性、实用性而言,MSCTA是辅助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重要的检查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