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西他宾对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6h】

吉西他宾对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 言

实验材料及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吉西他宾(Gemcitabine,GEM)是新一代抗代谢类细胞毒药物,体内外实验中证明它较以往抗代谢类药物在肿瘤细胞内存留时间更长,并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对诸多实体瘤显示良好抗瘤活性。同时临床应用显示其毒副作用轻微,耐受性良好。因此在诸多肿瘤化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血液学毒性方面其对血小板的影响较为突出,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在25-45%左右。尽管临床报道其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患者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并不增加[6],但此类患者相关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实验室研究目前仍属空白,本课题对GEM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相关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目的:观察实体瘤患者接受吉西他宾或以吉西他宾为主的联合化疗后,Ⅲ/Ⅳ度血小板降低患者生理性止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此类患者的止血功能进行评价。从而为肿瘤内科医生处理此类患者提供实验室依据,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剂量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又防止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化疗前静脉采血用比浊法分别进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ADP)、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N)、胶原(collagen、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流式细胞术进行血小板表面CD62P膜糖蛋白的检测;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化疗后,当出现Ⅲ/Ⅳ度血小板下降时,重复检测上述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在Ⅱ度血小板下降时进行的)。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化疗前后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20例患者,化疗前后COLL、EPN、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59.90±15.56%、58.70±15.45%、61.70±16.46%和55.25±13.58%、53.65±13.34%、56.65±15.61%。配对t检验和x2检验结果均显示化疗前后三者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180、0.145、0.164和0.404、0.368、0.368。化疗前后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7.62±9.95%和6.34±8.14%,均高于正常范围(0~2.8%)。但配对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显示化疗前后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86和0.350。化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8.45±5.26s、11.66±2.37s、14.59±2.60s、4.58±1.37g/L和30.21±5.71s、11.13±1.38s、14.76±2.13s、4.70±1.30g/L。配对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显示化疗前后四项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162、0.339、0.735、0.620和0.170、1.000、0.284、0.161。 结论:吉西他宾或以吉西他宾为主的联合化疗虽然可引起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但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未影响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从本组出凝血数据上显示临床使用具有良好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