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简论中国现代小说两种主要叙事类型
【6h】

简论中国现代小说两种主要叙事类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现代小说两种主要叙事类型探源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宏大叙事类型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日常生活叙事类型

结语:晓风中眺望彼岸——文学与政治关系前瞻

参考书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这无疑给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与帮助,本文侧重从内容方面来论述中国现代小说两种主要叙事类型——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前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主流叙事,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反映历史主潮发展,在此种叙事类型中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它依赖于政治,宏大叙事类型与历史现代性存有某种契合关系;而日常生活叙事类型则独立于文学主潮之外,它侧重于文学的审美性,强调文学不应该成为政治的工具,这种叙事类型与审美现代性存有一种契合关系。中国现代小说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类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二者共同促进了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我们决不能轻易地否定其中的一种。从本文的具体章节看: 论文引言部分就两种叙事类型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界定,并对本论文的思路和写作目的进行概论。 第一章是对两种主要叙事类型进行理论探源:从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阐述和创作实践中,可以透视出他对小说属性的见解,即小说是一种工具理性。梁启超极端功利的文学观、创作观,成为20世纪文学从属政治、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最早原型,尽管梁启超的小说创作存有欠缺,但他在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宏大叙事提供了源头;而王国维则鲜明地阐明了文艺非功利性的艺术主张,肯定了文学的独立价值,他的小说理念成为日常生活叙事的重要理论来源。 第二章主要论述中国现代小说宏大叙事类型的发展轨迹及其典型代表作家,在“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觉醒期,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二者相互渗透,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但当中国现代文学史由伦理主义过渡到历史主义时,宏大叙事的功利性特点更加凸显,20年代中期的革命文学思潮、30年代的左翼文学思潮及40年代的工农兵文学思潮都体现了宏大叙事的这种特点。由于对个体辩证观的遗忘,宏大叙事类型忽视了对个体的关注,忽视了文学的审美性,这造成了它的欠缺。鲁迅的启蒙小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和路翎的现代心理小说大都属于宏大叙事类型,需要注意的是鲁迅身兼两职,他的《故乡》、《社戏》等小说也交织着日常生活的情思。 第三章主要论述中国现代小说日常生活叙事类型的特点及典型代表作家:日常叙事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叙事,它更加注重文学自身的审美功能;张爱玲是日常叙事一族的突出代表,在创作方面,她明确提出“人生安稳”的叙事指向,与参差对照的“苍凉”美学,另外,沈从文侧重写人性美的湘西小说也是日常生活叙事类型的典型代表。 新时期的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在重视小说宏大叙事类型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日常生活叙事类型;在强调政治对文学制约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论文的结语部分正是从这一点加以简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