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宏观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6h】

中国宏观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一.理论与方法综述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中国宏观经济评价体系

四.实际验证

五.作用与局限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展开▼

摘要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发生在宏观经济的背景下,微观主体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当前和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以及政府将采取何种措施调节经济波动,因此如何判断与评价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对任何经济活动决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在阐述宏观经济评价的理论依据以及在总结宏观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景气监测预警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引入模糊综合评判,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建立了我国的宏观经济评价体系,其功能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警。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方法。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传导机制,是调节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进行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的基础。自19世纪末期以来,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的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最常用的是景气监测预警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主要包括评判思路、隶属函数以及权重的确定方法。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评价体系。首先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选取适用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评价指标,进而以定量的方法为主,建立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并利用二元对比法赋予了权重。第四部分则利用1978年至2004年之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验证。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隶属度波动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经济增长的隶属度在0.55-0.75之间是比较适宜的。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处在一个比较高位的隶属度,存在潜在过热的迹象。从90年代开始,充分就业的隶属度一直较低,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隶属度一直呈现递增趋势,特别是1998年至今,过高的隶属度反映了我国存在过高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负担。第五部分简要分析了该评价体系的作用与局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