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6h】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论

结 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利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和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观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灌注过程及增强模式,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择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不能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0~79岁,平均53岁。3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24例,其中肝细胞肝癌(HCC)16例,转移癌8例;良性病变12例,其中血管瘤6例,肝脓肿3例,炎性坏死结节2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首先采用二维超声常规进行肝脏扫查,观察记录病灶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及回声特征,并作出造影前初步诊断。然后启动纯谐波超声造影模式,调节超声输出功率达低机械指数状态。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血池造影剂SonoVue,经肘前浅静脉团注,剂量为2.4ml/次。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实时不间断地观察病灶灌注及回声强度的变化,并用数码录像机记录全部扫查过程。评价病灶增强的时相及其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同时与CDFI进行比较,部分病例与增强CT进行对照。 结果 (1)HCC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可见瘤内血管,瘤体呈整体性均质或不均质增强,其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68%、87.5%,特异性分别为60%、78.6%,准确率分别为72%、83.3%。肝转移癌的特征性表现为瘤体环形增强,诊断灵敏度为50%,特异性为90.9%,准确率为80.0%。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为瘤体周边结节状增强,诊断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3.3%。延迟期83.3%良性病灶有造影剂充填,95.8%恶性病灶呈充盈缺损,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2)肝脏恶性肿瘤增强消退方式为快速消退型;良性病变增强消退方式为持续增强型,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肝脏良恶性病变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18.1±5.8s、14.9±4.7s,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峰值时间分别为81.6±32.3s、34.0±10.3s,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消退时间分别为313.5±105.2s、71.6±17。5s,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4)与CDFI相比,CE-US对良性病灶血流显示率由33.3%提高到66.7%,恶性病灶由62.5%提高到87.5%,良恶性病灶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5)对于直径≤1.0cm的病灶,CE-US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对于直径>1.0cm的病灶,三种方法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HCC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可见瘤内血管,瘤体呈整体性均质或不均质增强,造影剂增强消退方式为快速消退型;转移癌的特征性表现为瘤体环形增强;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增强消退方式为持续增强型。动态增强扫描中增强峰值时间和消退时间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有较大意义。对于良恶性病变血流显示率CE-US高于CDFI。对于直径≤1.0cm的病灶,CE-US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