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从矿难看当代社会安全问题
【6h】

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从矿难看当代社会安全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矿难现状

第三章矿难发生的深层社会原因

第四章矿难对社会安全的危害分析

第五章建立防范社会风险的长效机制

附表:2005年矿难不完全统计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非典”与禽流感引起了人们对传染病的世界性恐慌,相对于非典与禽流感,矿难的人为因素更加突出,因此,分析造成矿难的原因更能揭示中国转型期面临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其它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生活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原因。 德国学者贝克、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等人认为现代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牛态灾难、人口爆炸、核威胁等都给人类造成直接安全隐患。国内学者郑杭生、洪大用、冯必杨、丁元竹等则认为中国转型时期则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失业、贫富差距、信任危机、人口结构隐患等。 近五年来中国每年矿难死亡六千人左右,特大矿难已由中小型煤矿发展到国有大中型煤矿,并且每年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暴利、超产、瓦斯爆炸是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 矿难的社会原因具体表现在:片面追究经济利益忽视人的生命与健康,官煤勾结的腐败行为,立法滞后、执法失职,矿主唯利是图与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下降,规范危机,出现事故又没有应急措施等。矿难不仅直接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劳资冲突,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信任危机等。这也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深层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化过程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就业问题、城市问题等,另一方面叠加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控制管理真空、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整合机制的失灵等社会风险,再加上全球化对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古老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中国进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 分析危机、预测危机、进行危机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危机的损害,这样必须建立防范社会安全隐患的长效机制:一、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二、健全监管机制与责任追究制。三、建立民间自治组织,从基层防范灾难的发生。四、建立社会安全预警机制,将风险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