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6h】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引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目前冠心病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均有着极高的发病率。而对于其发 病机制,炎症学说与遗传机制越来越占据优势。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既是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而其需通过与 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方能发挥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II,TNFR II)基因定位于lP36。其196位存 在ATG-AGG基因多态性,可以引起甲硫氨酸→精氨酸的置换。Sankar VH 等人研究发现TNFR II基因第6外显子19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而ALLEN RA等人研究认为TNFR II基因多态性与CHD发 病无相关性。这可能与不同种族基因型不同有关。在中国尚未见有关 TNF R II基因第6外显子196位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报道。 本研究主要从参与血管损伤的TNFR II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并对基因 位点的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旨在通过筛查炎症因,子中的危险因素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人群,以进一步促进早期预防和 给予个性化治疗。主要目的如下: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TNFR II)第六外显子基因多态性; 2.明确山东地区健康及冠心病(CHD)的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基因型(Genotype)和等位基因(A11ele)的分布特征; 3.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sTNFR II水平,并结合其基因型和血脂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基因突变位点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水平及血脂的关联程度; 4.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肿瘤坏死因予受体II第六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的相关性。 对象: 1.冠心病组(CHD)共105例,男性8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8.2±10.4岁。全部选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和齐鲁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ISF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具有冠心病家族史、明显的感染性疾病、肿瘤、及免疫系统的疾病的人作为排除对象。 2.健康对照组(Control)105例,男7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6±11.3岁,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X线或CT/MRI、实验室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门诊或病房住院患者中选取。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山东地区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 方法: 1.从试验对象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其TNFRII包括编码196位氨基酸残基在内的第六外显子基因,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1a Ⅲ酶切后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乙淀染色,紫外灯下直接观察TNF RII的基因型。2.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试验对象外周血浆中sTNF RII浓度。统计学分析: 计算CHD患者TNFR I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利用x<'2>检验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一般临床资料中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统计学差异用t检验。TNFR II基因型与sTNFR以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之间的比较用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 结果:1.应用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符合要求肿瘤坏死因予受体I I(TNFR I I)第六外显子基因型。经过Nlalll酶切及电泳后显示:MM基因型两条带,MR基因型三条带,RR基因型一条带。 2.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点两组间平均年龄、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CH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TNF RII第六外显子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在性别之间的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两组等位基因之间:X<'2>=0.243P=0.76),合并样本数后,山东地区健康汉族人TNF R2第六外显子各基因型的频率为:196M/M 71.4%,196M/R26.7%,196R/R1.9%;等位基因频率为:196M 84.8%,196R 15.2%。 4.CHD患者TNFRII基因型196R的等位基因频率(24.8%)明显高于对照组(15.2%),P<0.05,携带196R的个体发病危险性大(X2=5.89,p=0.015;OR=2.9,95%可信限:1.2-5.8)。 5.将CHD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TNFRII196R<'+>组(包括196R/R纯合子和196M/R杂合子)和TNFRII196R<'->(TNFRII196M/M纯合子)。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6.血浆sTNFRII水平的测定:sTNFR浓度在CHD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7.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FRII基因型196位点基因多态性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TNF-RII基因型和sTNFR水平之间无明显的关联。 结论: 1.山东地区健康汉族人TNFRII第六外显子各基因型的频率为:196M/M 71.4%,196M/R 26.7%,196R/R 1.9%;等位基因频率为:196M84.8%,196R 15.2%。2.CHD组TNF RII第六外显子各等位基因的频率与病例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证明TNF RII第六外显子196位基因多态性与CHD的易感性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sTNFRII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sTNFRII与TNFRII第六外显子各等位基因型之间无明显的关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