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房干生态恢复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6h】

房干生态恢复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前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建议

附录房干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刺槐作为一个理想的混交树种和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对我国温带大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方法,对房干生态恢复区的刺槐林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刺槐的种群结构,生长动态,刺槐林乔木层(刺槐)、灌木层(刺槐幼苗、荆条)、草本层(牧蒿、羊胡子草和黄背草)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刺槐林下植物的区系分析,典型群落(刺槐幼苗群落、荆条群落、牧蒿群落、羊胡子草和黄背草群落)的生物量变化,林下枯落物(刺槐叶子、根、枝、豆荚、混合物)的分解。 研究结果显示,刺槐的种群结构明显的分为两个部分,即构成林下灌木层的刺槐幼苗(龄级:2-10)和构成乔木层的刺槐(龄级:17-26);而从,11龄级到16龄级的刺槐缺失。林下幼年个体的高、冠幅、冠深的生长优于成年个体。这表明尽管造林时间已经有30年左右,但是人工林下的刺槐幼苗还没有生长成乔木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乔木层被毁坏,而林下幼苗的生长尚未实现从灌木到乔木的跨越,这就增加了刺槐林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也体现了刺槐林尚未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在目前的自然条件下,需要对刺槐林进行持续的保护而不能人为破坏。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的叶面积指数大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叶面积指数在较早的时间内迅速增大。乔木层刺槐与灌木层和草本层叶而积指数的差异,反映出在林下光照较弱的条件下,林下物种叶片的重叠率降低;林下物种均采取了乔木层叶子尚未完全展开或冠层尚未完全郁闭时,提前发育;以至于能够充分利用光照。 植物区系分析的结果显示,尽管刺槐林的面积已经占到房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是林下植物相对较为贫乏,林下植物的科、属、种仅占房干总量的24.56%、16.90%和15.64%左右。刺槐林下植物与房干的植物均以温带属性为主,均以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占优势。这与刺槐林的化感作用有关,体现了刺槐对其他物种的排斥效应。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植被恢复的实际要求必须提高林下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造林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发挥刺槐作为先锋树种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混交林,提高林下物种的多样性;并且在适当的时机对刺槐林进行改造,用乡土树种代替刺槐林。刺槐林下物种的贫乏使得刺槐在植被恢复工程中,只能处于植被演替的过渡阶段。垂直空间生物量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要建群种占据空间的能力,以及在垂直空间的生物量的积累形态。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则反映出群落和主要建群种的生长动态。枯落物的分解结果显示,降解速度:叶>混合物>豆荚>根>小枝。在2004年中各枯落物的降解速度:8-9月份>6-7月份>10-11月份>4-5月份>2-3月份>12-1月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