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荒原上的野花——论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创作
【6h】

荒原上的野花——论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喧嚣时代的寂寞歌唱

1短篇小说的困境

2短篇小说的难度

3“短篇小说王”现象

第二章冷暖自知的审美观照

1平和、冷静的理性写实

2温情、优美的诗意感伤

第三章人性开掘的双重变奏

1审美的人性赞歌

2审丑的人性挽歌

余论

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刘庆邦在当代文坛上是一个不算响亮的名字。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以来,他把主要创作精力都投放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去,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短篇小说。刘庆邦从未成为文坛上大红大紫的作家,直到目前仍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学批评界对刘庆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形式特色也缺乏深入的考察。刘庆邦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行走在文坛上,他在创作中以一种难得的执着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去追逐所谓的潮流,不去迎合,拒绝媚俗,而是始终从自身的生活感受出发,用心写出动人的故事。在当代文坛上,他是一位值得人们尊重的作家。本文在对刘庆邦作品进行具体的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其短篇小说的创作作整体把握。 第一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短篇小说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影像和网络传媒的冲击使短篇小说饱受冷落;其次考察了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难度,难度的丧失恰恰是短篇小说走向衰落的症结所在;最后在文化和审美的结合点上,审视了刘庆邦逆流而上的独特风采:在市场低迷和艺术难度的夹缝中,很多作家对短篇小说的创作望而却步,而刘庆邦却一如既往地执着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并以《鞋》、《梅妞放羊》等近200篇短篇小说的创作佳绩为自己赢得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他的短篇小说就像是开放在荒原上的一簇簇小野花,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坛风景。一个作家能于喧嚣中静下心来写出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已经难得,而刘庆邦坚持把笔触持久地伸向生活底层,以短篇小说形式叙写他们卑微的生存状况,开掘他们在苦难压迫下的人性闪光,这种人文关怀尤其值得尊重。 第二章主要分析作家刘庆邦短篇小说作品的审美风格。作者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平和、冷静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描写了弱势群体的艰难生存,从生活真实的细微处去关注底层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他以平和的语言叙述了普通人生活中的酸楚和痛苦,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在深切理解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对人物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煎熬、烦恼、悔恨、痛苦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在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的同时,对他们的命运投以抚慰的目光。在描述底层人们生活的苦难时,作者截取了弱势群体苦难生活中打动人心的细微片断,以温情、优美的审美风格,披露苦难生存中被日常琐事掩盖的动人心灵,作品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感伤的诗意,为读者奉献了一个个美好的情感世界。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刘庆邦短篇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即关注人性,呼唤人性美。作为一位深刻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作家,刘庆邦对美与丑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悟,在捕捉底层民众美和丑的情感碎片时,刘庆邦对弱势群体的人性世界的丰富性和矛盾性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并通过审美和审丑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透视底层矿工、普通农民美陋并存的复杂人性,既让人们看到了纯美善良的人性美,也让人们看到了丑陋卑贱的人性丑。值得注意的是,感同身受的底层体验使作者怀抱着一种复杂和矛盾的立场,其中有伤感、痛楚、无奈和欲说还休的迷惘,常常陷入情感归依与理性反思的两难之中,因而在揭示人性丑陋时,仍旧站在了呼唤人性美的立场。但是,这种善良的愿望也冲淡了作品理性反思的色彩和文化批判的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