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尔夫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6h】

中国高尔夫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局限性

1.3.1 主要创新之处

1.3.2 局限性

2.文献综述

2.1 关于后备人才的界定

2.2 关于培养模式的界定

2.3 国外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4 国内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4.1 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人才培养的现状

2.4.2 我国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4.3 我国其他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地调查法

3.2.6 系统分析法

4.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高尔夫运动项目的基本发展状况

4.1.1 中国高尔夫球场分布状况

4.1.2 中国高尔夫职业球员基本现状

4.1.3 国内高尔夫赛事的举办情况

4.2 “举国体制”下高尔夫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4.2.1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模式

4.2.2 ‘‘举国体制”下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

4.3 “举国体制”外高尔夫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4.3.1 高尔夫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4.3.2 “举国体制"外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

4.4 影响中国高尔夫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因素

4.4.1 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员自身的态度

4.4.2 家长对高尔夫项目的认知态度

4.4.3 我国高尔夫球教练体制现状

4.4.4 有关青少年赛事的举办情况

4.4.5 社会各界对高尔夫运动项目的关注程度

4.4.6 “体教结合”在高尔夫项目实施可行性探讨

5 结论

6 建议

6.1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

6.2 转变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输送率

6.3 深化和落实体教结合工作,培养全面人才

6.4 进一步加大高水平教练员的引进

6.5 发挥政府体育部门和高尔夫球协会的合作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健康、绿色、受到世界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高尔夫运动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卓越的挥杆技巧等,最讲究的就是礼仪,包括举止、仪表、比赛时的表现、时间观念等等。在入奥的在背景下高尔夫项目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高尔夫运动的后备人才也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部分,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系统的科学理论,从运动项目发展情况、“举国体制”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举国体制”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在高尔夫运动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对我国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体教结合的思想,提出完善我国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我国高尔夫后备人才的分析,作者认为:
  目前,我国的高尔夫项目发展较快速,高尔夫注册运动员数量少,我们的高尔夫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举国体制”的模式,多模式;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家庭教育”,“高等院校培训模式”,“高尔夫俱乐部”,“举国体制”模式四种。我国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需要优秀的教练。我们的高尔夫人才教练员的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具体性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够,高尔夫培训的场地设施不足;后备人才生源不足,科学选材化程度不高。家长培养孩子打高尔夫,不仅仅为了培养孩子成为高尔夫职业运动员,有的认为,培养孩子耐心,有的认为,培养孩子在运动中与人交流等等。从高尔夫青少年运动员本身,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打球上,对青少年运动员综合文化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现在高尔夫培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转变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输送率,深化和落实体教结合工作,培养全面人才,进一步加大高水平教练员的引进,进一步发挥政府和高尔夫球协会的作用,培育有利于我国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员培养的健康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