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研究
【6h】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绪论

第一章基于文学本体论的比较

第一节《文心雕龙》与《诗品》对“文”的阐释

一、《文心雕龙》与《诗品》对“文”之本质的解说

二、《文心雕龙》与《诗品》对“文”之功用的诉求

第二节《文心雕龙》与《诗品》诗体论之比较

一、诗歌的体式结构

二、诗质构成方式

第二章基于文学创作论的比较

第一节《文心雕龙》与《诗品》所涉文学创作丰客体之关系

一、文学创作的基本条件

二、文学创作的主客互动机制

第二节《文心雕龙》与《诗品》所论文学创作过程

一、形象思维与文学创作

二、意象思维与诗歌创作

第三章基于文学审美论的比较

第一节《文心雕龙》与《诗品》审美思维的文化语境

一、魏晋南北朝之历史语境

二、儒释道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文心雕龙》与《诗品》构建的审美理想

一、自然美

二、和谐美

第四章基于文学批评论的比较

第一节《文心雕龙》与《诗品》所论诗歌艺术的评判标准

一、“滋味”之美与诗歌批评

二、偏重于儒家“诗美”说的诗歌批评

第二节《文心雕龙》与《诗品》诗歌艺术的批评方法

一、“将阅文情,先标六观”说

二、“定品第”、“溯流别”的比较批评法

第三节《文心雕龙》与《诗品》所涉具体作家作品评价的比较

一、对《国风》系统诗人诗作之评价

二、对《楚辞》系统诗人诗作之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文学本体意识的觉醒,文学开始回归其作为文学存在的本体。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本体意识回归,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建构开始步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轨道。一方面,文学创作的繁荣催生了文学理论的建构和成熟,另一方面,文学理论构架的建立与成熟又从学理上给文学创作以积极指导。本文着眼于《文心雕龙》和《诗品》的比较研究,通过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审美论以及批评论这四个方面来对二者进行具体的比较论述。从当前学术发展总的趋势来看,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发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闪光点,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对当前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建设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以下四个章节来进行具体分析论述: 第一章:基于文学本体论的比较。该部分从本体论的角度来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探讨。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自觉”时代,我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在这一时期开始脱离传统意义上的泛文学而取得独立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学创作的定性问题由泛化趋向更加合理科学化,二是对各种文体的分类也更趋细致和科学化。因此,该部分内容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其一,刘勰、钟嵘对“文”这一概念的阐释。《文心雕龙》和《诗品》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或集中或零散的论述。本部分内容试图通过刘、钟二人对“文”之本质的不同解说;对“文”之功用的不同诉求等具体视角来进行论述。其二,刘、钟诗体论之比较。《诗品》专评五言诗,《文心雕龙》则“体大而虑周”包含了对多种文学体裁的论述,其间不乏对诗歌这一文体的理论建树。 第二章:基于文学创作论的比较。该章内容分两个部分来论述:其一,文学创作中主客体之关系。主体和客体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条件,文学创作是客体见诸主体的活动,并通过主客二体互动的机制来实现主体情感的外化。《神思》篇、《物色》篇以及《诗品序》即对该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其二,文学创作的过程。本部分从形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的二维视角来审视《文心雕龙》和《诗品》,对其中的有关诗歌创作问题进行具体论述。 第三章:基于文学审美论的比较。该部分从审美的角度来论述,其中第一节论述刘勰、钟嵘审美思维的历史文化语境。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的动荡消解了人们思维和价值模式,玄学的兴盛以及以宇宙本体为根本论题的玄学,提高了人们的哲学思维水平,诸多玄学上的命题也带来了思想方法上的革命。与此同时儒家“诗教”说与佛教的中国诗学化,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审美创造和审美观照视角产生影响。第二节论述《文心雕龙》与《诗品》中自然、和谐审美理想的建构,并对之作简要评价。 第四章:基于文学批评论的比较。第一节论述刘勰、钟嵘诗歌艺术评判的标准:“滋味”,偏重于儒家的“诗美”;第二节论述《文心雕龙》与《诗品》的诗歌艺术批评方法;第三节从具体作家作品出发,将《文心雕龙》与《诗品》中涉及的诗人诗作,按照《诗经》、《楚辞》和汉末古诗三个系统来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比刘勰、钟嵘对这些诗人诗作的评价,来发掘他们文学观念细微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