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花后衰老的差异性研究
【6h】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花后衰老的差异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玉米在我国粮食增产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研究进展

1.3 玉米子粒灌桨研究进展

1.4 玉米花后衰老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区及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地上生物量的测定

2.4.2 子粒灌浆的测定

2.4.3 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

2.4.4 衰老指标的测定

2.5 相关参数计算公式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的差异性

3.1.1 干物质积累动态

3.1.2 干物质转运量及转运率

3.1.3 完熟期干物质分配比例

3.2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的差异性

3.2.1 子粒干重积累动态

3.2.2 子粒灌浆模型

3.2.3 子粒灌浆参数

3.2.4 子粒灌浆阶段特征

3.2.5 脱水速率

3.3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3.1 农艺性状

3.3.2 产量及其构成

3.4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花后衰老的差异性

3.4.1 叶片衰老的差异性

3.4.2 根系衰老的差异性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的差异性

4.1.2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的差异性

4.1.3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性

4.1.4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花后衰老的差异性

4.2 讨论

4.2.1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产量与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关系探讨

4.2.2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产量与花后衰老关系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1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场,以先玉335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花后衰老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
  地上部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积累速率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地上部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积累速率及最大积累速率持续的时间均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各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子粒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2个品种的产量均为再高产模式最高,先玉335和金山27产量分别为15.086t/hm2和15.171t/hm2,较高产模式高8.80%和20.58%,较农户模式高15.59%和26.95%。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子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进行描述,子粒的终级生长量、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均以农户模式最快,再高产模式最慢。子粒平均灌浆速率在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均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而灌浆缓增期则表现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灌浆快增期积累的干物质量对产量的贡献率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脱水速率前期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授粉后32-60天的脱水速率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且模式间差异较大。
  叶面积指数表现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再高产模式峰值出现的时间较农户模式和高产模式后移。叶片衰老速率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不同层位叶片衰老速率表现为棒三叶以下叶>棒三叶以上叶>棒三叶。叶片SOD和POD活性均表现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再高产模式比农户模式和高产模式后移;叶片MDA含量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吐丝后逐渐升增加。
  根系活力表现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随生育进程推移而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根系SOD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再高产模式>高产模式>农户模式;根系MDA含量表现为农户模式>高产模式>再高产模式,吐丝后逐渐增加,并且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著录项

  • 作者

    李国红;

  •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学科 作物领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恒山;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3.044;
  • 关键词

    春玉米; 栽培模式; 物质积累; 花后衰老; 差异性;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6:0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