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数字化通信指挥平台
【6h】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数字化通信指挥平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

1.3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工作

1.4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和应用工具

2.1组件式GIS与MAPX技术

2.2GPRS数据传输技术

2.3UML统一建模语言

2.4GPS全球定位系统

2.5基于BML模型的交通流密度分析

2.5.1BML模型简介

2.5.2二维交通模型的建立

2.5.3临界密度分析

2.6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3.1需求分析

3.2架构设计

3.2.1系统组成结构

3.2.2功能逻辑划分

3.2.3软件开发环境

3.2.4硬件运行部署

3.3小结

第四章 通信协议设计与分析

4.1协议总体设计

4.2指挥平台-GPS终端 通信协议

4.3指挥平台-数字作业箱 通信协议

4.4指挥平台-短信模块 通信协议

4.4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数据库设计

5.2业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1用户和权限管理模块

5.2.2移动点信息、固定点信息管理

5.2.3移动点车辆监控调度模块

5.2.4短信发布模块

5.2.5历史数据管理

5.2.6人工降雨命令下发

5.3支撑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3.1GIS功能模块

5.3.2TCP/IP通信模块

5.3.3协议解析模块

5.3.4数据库管理模块

5.3.5短信收发模块

5.3.6日志管理模块

5.3.7系统配置模块

5.4设计经验

5.5小结

第六章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最短路径选择模型

6.1引言

6.2模型的建立

6.2.1模型基本假设

6.2.2模型的建立

6.2.3模型的求解

6.3最短路径模型的应用

6.4小结

第七章 测试与运行

7.1软件测试

7.1.1典型问题分析

7.1.2测试经验

7.1.3运行结果显示

7.2监控平台在整个车辆监控系统中运行情况

7.3系统扩展性集成测试与应用

7.4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为各种各样的气象自然灾害,都会给我国人民和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大力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防害减灾的重要手段。为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加快我国人影数字化发展的步伐,研制开发新型的人影数字化通信指挥平台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角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异构性、开放式数字化通信指挥平台。 首先,本文深入研究了数字化通信指挥平台的相关技术,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搭建通用分布式通信指挥平台的概念。并提炼出详细的系统需求,进而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逻辑等方面进行了架构设计。 其次,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对整个指挥平台的通信协议、数据库体系结构、功能子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为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案。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工程实践中都有可借鉴的价值。 另外,本文还对指挥平台在道路网中的最短路寻找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数字模型。同时在分析研究了该数字模型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最后,完成了整个指挥平台的测试过程,并着重对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经验总结。通过实际项目实施,证明本指挥平台在功能、性能以及扩展性上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