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根冠结构、生理功能和产量的影响
【6h】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根冠结构、生理功能和产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国内外玉米发展现状

1.1.1 世界玉米发展现状

1.1.2 我国玉米发展现状

1.1.3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发展现状

1.2 玉米种植密度方面的研究进展

1.2.1 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1.2.2 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1.2.3 种植密度与光合生理

1.2.4 种植密度与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及其土壤肥力状况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根系特性的测定

2.3.2 干物质的测定

2.3.3 植株性状测定

2.3.4 光合特性测定

2.3.5 产量测定

2.3.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3.1.1 对玉米根长的影响

3.1.2 对玉米根条数的影响

3.2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重的影响

3.2.1 对根系干重的影响

3.2.2 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3.2.3 对群体干物重的影响

3.2.4 对根冠比的影响

3.3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3.3.1 对叶面积的影响

3.3.2 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3.3.3 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3.3.4 对蒸腾速率(Tr)的影响

3.3.5 对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3.4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3.4.1 对株高的影响

3.4.2 对穗位高的影响

3.4.3 对茎粗的影响

3.4.4 对叶倾角的影响

3.4.5 对倒折率的影响

3.4.6 对空杆率的影响

3.5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

3.5.1 对穗长的影响

3.5.2 对穗粗的影响

3.5.3 对秃尖的影响

3.5.4 对穗行数的影响

3.5.5 对行粒数的影响

3.5.6 对千粒重的影响

3.5.7 对出籽率的影响

3.5.8 对产量的影响

3.5.9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

4 讨论与结论

4.1 结论

4.1.1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根系结构的影响

4.1.2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重的影响

4.1.3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4.1.4 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4.1.5 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4.2 讨论

4.2.1 种植密度与品种的关系

4.2.2 西辽河平原高产玉米的适宜密度

4.2.3 玉米种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试验于2012年在通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000株hm2、60000株/hm2、75000株/hm2和9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根冠结构、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4个玉米品种单株最长根长、根条数均表现为45000株/hm2>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郑单958最长根长在吐丝期45000株/hm2密度下达到最大值76.31cm/株,从大口期-吐丝期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3.66%,从吐丝期-成熟期降低幅度也最快,降低了1.56%。4个品种的根条数从大口期-吐丝期降低幅度较小,吐丝期-成熟期迅速降低。
  随种植密度增加,在大口期、吐丝期、成熟期4个玉米品种根系干重均有减少趋势,吐丝期玉米根系干重达到最大值,0-20cm土层根系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土层,但随密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却表现为40-60cm>20-40cm>0-20cm。吐丝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各器官干重随密度增加均呈减小的趋势,吐丝期茎秆是影响总重差异的主要因素,成熟期籽粒是影响总重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吐丝期和成熟期4个品种群体干物重均表现为90000株/hm2>75000株/hm2>60000株/hm2>45000株/hm2,在成熟期各密度间群体干物重增加幅度加大。根冠比从大口期-吐丝期缓慢增加,吐丝期-成熟期迅速下降。
  在吐丝后各时期4个品种单株叶面积均表现为45000株/hm2>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且吐丝期>吐丝后20天>吐丝后40天>成熟期;郑单958单株叶面积最大,先玉335单株叶面积最小。叶面积指数表现为90000株/hm2>75000株/hm2>60000株/hm2>45000株/hm2,从吐丝期到成熟期呈下降趋势,吐丝期-吐丝后40天缓慢下降,吐丝后40天-成熟期快速下降,郑单958在吐丝期90000株/hm2密度下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8.11。各品种不同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上位叶、穗位叶随密度增加降低幅度较大,下位叶受光较少,降低幅度差异较小。不同层位叶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相比较,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
  株高、穗位高均表现为90000株/hm2>75000株/hm2>60000株/hm2>45000株/hm2。茎粗均表现为45000株/hm2>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金山27>郑单958>通科8>先玉335,金山27平均茎粗3.16cm,先玉335平均茎粗2.68cm。随密度增加,4个品种叶倾角均有减少趋势,密度对中层叶的影响最大。倒折率和空杆率均表现为90000株/hm2>75000株/hm2>60000株/hm2>45000株/hm2,通科8在高密度下倒折率最低,具有较好的抗倒性,先玉335抗倒性最差;郑单958在高密度下空杆率最低,具有较好的耐密性,先玉335耐密性最差,在90000株/hm2高密度下空杆率达15.2%。
  4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均表现为45000株/hm2>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而秃尖表现为90000株/hm2>75000株/hm2>60000株/hm2>45000株/hm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郑单958在90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804.85kg/hm2,先玉335在60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808.91kg/hm2,通科8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009.90kg/hm2,金山27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796.91kg/hm2。行粒数与穗长间相关系数最大,r=0.93,秃尖与出籽率间存在负相关,r=-0.5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