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辽市蒙古族人乙肝母婴宫内传播及阻断的临床研究
【6h】

通辽市蒙古族人乙肝母婴宫内传播及阻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插图和附表清单

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试验方法

2.3 实验试剂及检验指标

2.4、主要药物

2.5 诊断标准

2.6 后续治疗

2.7 数据分析

结果

讨论

4.1 母婴垂直传播

4.2 入选标准

4.3 乙肝垂直传播阻断的失败

4.4 目前乙肝母婴阻断措施方法

4.5 新生儿的阻断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附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1、初步了解通辽市蒙古族人乙型肝炎母婴宫内传播情况。
  2、通过本研究比较通辽市蒙古族人与汉族人的乙肝母婴传播率及阻断率是否有差异。
  3、初步评估通辽市蒙古族人孕晚期应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globulin HBIG)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MTCT)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形式对321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antigen HBsAg)阳性妊娠晚期未做母婴阻断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及抽血化验,对蒙古族乙肝母婴传播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做初步的研究。
  2、选取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双阳性且HBV-DNA≥105IU/ml的产妇及其分娩的婴儿2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民族不同及孕晚期是否使用HBIG分4组进行队列对照研究。
  结果:
  1、321例入选病例中失访8人,失访率为:2.5%。有313例蒙古族孕妇及新生儿病例进行了全程的问卷调查,其中HBsAg单阳性的母亲213例,占68.1%(213/313),双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100例,占31.9%(100/313),单阳性的母亲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双阳母亲所占的例。
  2、第一组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194例,新生儿HBsAg阳性的10例,蒙古族新生儿的HBV感染率5.2%。,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有9例发生了HBV感染,感染率为21.0%:单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有一例感染HBV,其HBV感染率为0.66%,在统计学上两组感染率有差异(x2=25.5,p<0.005)。婴儿乙肝感染率(HBV-DNA或HBsAg阳性)与分娩方式,居住地点及婴儿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性(p>0.005),但是在母亲乙肝病毒标记物HBeAg是否阳性及DNA的滴度高低方面差异性显著(x2=10.35,P<0.005)。
  3、第二组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蒙古族病例95例,汉族病例163例。经比较后,蒙古族阻断组与汉族阻断组阻断率无差异(x2=0.16,0.5<p<0.75);蒙古族未阻断组新生儿及汉族未阻断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无差异性(x2=1.14,0.25<p<0.5),阻断组与未阻断组蒙古族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异显著(x2=9.43,p<0.05)。
  结论:
  1、通辽市乙肝感染的蒙古族人孕龄妇女中单阳的母亲所占比例高。蒙古族人的乙肝母婴传播在分娩方式、居住地、胎儿的性别方面无明显关联性,但与蒙古族母亲乙肝病毒标记物HBeAg是否阳性及DNA的滴度密切相关。
  2、蒙古族人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够降低蒙古族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传播率。蒙古族与汉族双阳性孕妇的乙肝母婴传播率及孕晚期应用HGBI阻断乙肝宫内传播的阻断率无差异。故蒙古族人在乙肝母婴阻断上可以遵循汉族人的阻断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