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希尔施犹太教思想研究
【6h】

希尔施犹太教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希尔施的生平及背景

一.希尔施的生平

二.现代性的挑战

三.犹太人面对现代性的不同回应

第二章希尔施论犹太民族

一.希尔施论犹太民族的民族性

1.以托拉为根基的犹太民族

2.犹太民族民族性的其它精神纽带

二.希尔施论犹太民族和其它民族

1.犹太民族的流亡和救赎

2.犹太民族的使命

三.希尔施论犹太社区

1.犹太个体、拉比和犹太社区

2.犹太社区:以托拉为根基

第三章希尔施论犹太律法

一.犹太律法的永恒性

1.超越历史的犹太教

2.犹太教与时代精神

3.犹太律法的神圣起源

二.犹太教的本质——犹太律法

1.道德律法还是仪式律法?

2.谨守犹太律法

三.研究托拉的方法和态度

1.从犹太教内部看犹太教

2.解读犹太律法的方法:符号主义

第四章希尔施论犹太教育

一.犹太教育:以托拉为基础

1.人的使命

2.托拉的指导作用

二.托拉与世俗教育的结合

1.接受世俗教育

2.托拉和世俗文化的结合

3.理想的犹太人

第五章对希尔施思想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新正统派犹太教,通常也称为现代正统派犹太教,其创始人是萨姆森·拉斐尔·希尔施。新正统派是犹太人获得解放后对新形势进行积极回应的产物,一方面坚持传统犹太教的神学思想,尤其是谨守犹太律法;另一方面也在习俗等方面积极调整犹太教,接受世俗文化的教育,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德国社会生活中。因此研究希尔施的思想非常有意义,本文通过与当时改革派和犹太教科学运动的思想比较,突出希尔施思想的独特性,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分析希尔施的思想,从而确定新正统派犹太教的突出特征。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了简单介绍,概括了犹太人在18世纪末相继获得公民权之后,面对新文化的冲击,犹太教内部面对现代性形成了不同的态度和回应方式。法国大革命之前,犹太人生活在隔都之中,生活悲惨;获得解放之后,走出隔都的犹太人面对西欧的现代社会,发现自己几千年来所信守的犹太教居然成为他们融入欧洲社会的最大障碍。面对新环境,有的犹太人改宗基督教,有的犹太人完全被世俗化,但绝大多数犹太人还是希望能够继续信守犹太教,只是信守的程度需要重新加衡量。于是,关于犹太民族的历史、民族性,犹太律法的神启性,以及弥赛亚等犹太神学思想上的不同观念和立场,就形成了不同的犹太教思想派别,这就是犹太教改革派、犹太教科学运动、新正统派和极端正统派。萨姆森·拉斐尔·希尔施既不认同改革派的做法,也不赞同极端正统派排斥世俗教育的态度,他在犹太民族性、犹太律法以及犹太教育等冲突集中的方面提出了系统的理论,确定了新正统派的思想特征。 第二部分是希尔施关于犹太民族的讨论,犹太民族,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民族,在其流亡异国他乡的期间依然被普遍视为一个民族,但是,其民族性却在犹太人获得解放后遭到很多犹太人的质疑。那么,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吗?是普通意义上的民族,还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呢?犹太民族是否与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拥有相同的历史进程,即产生、发展、衰落吗?还是如同传统犹太教所认为的那样,是上帝与其选民之间有一种永恒存在的契约,也就是犹太民族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呢?犹太教内部不同的声音形成了不同的观点,犹太教改革派试图从希伯来语、犹太传统等民族因素消除犹太民族的民族性,为犹太人的解放铺平道路;犹太教科学运动则强调犹太人民的情感因素,否定了传统犹太教信守的上帝对于犹太民族存在的决定性。对于希尔施而言,犹太民族虽然在外在形式上同其它民族是一样的,但是犹太民族是超越历史的,因为犹太民族从一开始就是追求纯粹精神,是信靠上帝的,所以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犹太民族是以托拉为根基的,不是依赖土地、国家等外在物质条件,是纯粹以托拉这一精神纽带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犹太民族并不依赖土地、语言等,但是以色列地在犹太民族中起着精神上的情感连接作用,而且希伯来语也是不可取代的。当犹太人一旦偏离托拉,就会失去国家等外在条件,犹太人的流亡就是偏离上帝的结果。但是,希尔施虽然同犹太教改革派一样,认为流亡是犹太人实现“做万邦的光”的使命的机会,但是,他认为流亡并不是犹太人实现其使命的前提条件,如果犹太人没有流亡世界,也是有其它方式可以实现犹太人的使命的。既然犹太民族是以托拉为基础,那么,犹太人流亡世界的岁月中所形成的犹太社区,也必然是以托拉为根基的,如果一个犹太社区的领袖偏离托拉,那么,这样的社区就是无效的,因此,希尔施倡导脱离改革派控制的犹太社区。 第三部分是希尔施对谨守犹太律法的论证,同时探讨了希尔施分析犹太律法时所采用的方法,即从犹太教自身研究以及符号主义。改革派以及犹太教科学运动都认为,犹太教和犹太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犹太历史就是犹太民族形成发展以及犹太教不断演变进步的过程。但是,希尔施对此的理解却不同,他认为托拉是永恒不变的,同托拉所展现的上帝的意志一样不变,发展变化的只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命运,尤其是犹太人的命运,因为这些变化取决于人对上帝意志和上帝所设定的世界目的是否服从,人类历史是围绕托拉而展开的。因此,犹太教是超越历史的,犹太律法也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为了适应时代精神而改变犹太教,那么,犹太教早已经在几千年中具有几千种形式了。改革派认为犹太教应该符合时代精神,并且将犹太律法分为道德律法和仪式律法。道德律法指符合伦理道德、符合理性的律法,是可以保留的,如摩西十诫;而仪式律法是不符合理性的律法,如饮食律法等,因此是可以抛弃的。希尔施却指出,仪式律法是不可放弃的,因为这些律法都是为了帮助人实现圣洁,使人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犹太教没有十三条信条或三条基本的宗教原则,因为每一条律法和禁令都是一条基本的宗教原则,否认613条律法中的任何一条就是对整个犹太教的否定。即使是迈蒙尼德,他也不会将他的十三条信条堪称犹太人的标准或看作犹太教的本质,因为他本人也强烈批判将托拉律法分为本质和非本质的做法。犹太律法才是犹太教的本质,律法才是犹太人之所以为犹太人的原因。所以,即使你会背诵十三条信条或几条信条,你依然不是犹太人;即使你真的信仰十三条信条或几条信条,你也不是犹太人。只有通过行为,通过将你的一生投入到履行上帝的律法中,你才是一个犹太人。要检验犹太教,首先要把握犹太教的思想,就要从犹太历史以及犹太教的教导中去认识犹太教,从犹太教自身的来源去认识它。犹太教是从其自身内部有机地去理解和发展的,因为犹太教是精神上自给自足的体系。虽然人的理性不是遵守上帝律法的原因,但是,通过理性去探究律法的深层含义,还是对理解律法是很有帮助的,希尔施借用象征主义的方法去解读律法。第四部分则是关于解放后犹太人的教育问题,希尔施认为,时代变化了,犹太人已经从与外界隔离的隔都中走了出来,就要勇敢的面对当前的形势,而不是与德国文化隔离,托拉是可以与非犹太人世界的世俗文明相适应的,所以,犹太人应该接受世俗教育。人的使命就是完成上帝的意志,而托拉的作用就是引导我们通过上帝的行为去认识上帝,人之所以需要托拉的指导是因为人的有限性。而世俗教育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帝的意志,所以,犹太教育和世俗教育不是相互抵触,而是相互支持的,二者要给予同样的关注,二者的立足点是相同的。虽然世俗教育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上帝的创世和指导,但是,世俗教育和学习托拉绝不是同等的,学习托拉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学习世俗文化则从属于学习托拉,因为,托拉是永恒不变的,而世俗文化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希尔施在教育问题上与改革派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是通过世俗教育来实现犹太人的世俗化,但是不同的是,新正统派强调托拉的主导地位,而改革派忽视了托拉的教育,片面强调世俗教育。在“托拉和世俗文化的结合”这种教育模式下,就可以成为理想的犹太人。希尔施指出,托拉是为了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而赋予人类的,如果它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产物不相符合的话,这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犹太教和人文主义是不相互抵触的,犹太教是人文主义的更高层面,人文主义因为托拉而显得尊贵。 最后一部分是对希尔施思想的评价,希尔施针对现代文化与犹太教观念相冲突的主要方面,如个人主义与神本主义、主观意志与上帝意志以及理性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希尔施的思想和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如何解决犹太传统和现代性之间的冲突进行的,他的思想是犹太教新正统派的基础,是对现代性回应的产物,本身是持有开放态度的,但是又坚持犹太教的本质,即犹太律法。相对于其它国家的犹太人而言,既严格遵守犹太哈拉哈律法,又能够很好地融入德国文化,德国正统派犹太教找到了一条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可行之路。新正统派既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犹太人的犹太性,又接受现代文化,能够积极参加到社会各个领域,这就是新正统派的成功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