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牙弓形态的特点
【6h】

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牙弓形态的特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以正常(牙合)为标准,比较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差异,分析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牙弓形态的特点,为此类错(牙合)的正畸诊断分析和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选取年龄均为17~25岁的具有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的个体各3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15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所有个体的上下颌原始模型,用三维测量软件标定对应于牙尖和切缘中点的标志点并进行测量,利用欧几里德距离矩阵分析法(EDMA)比较并分析:(1)正常(牙合)上下颌间牙弓形态的差异;(2)正常(牙合)男女间牙弓形态的差异;(3)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牙弓形态的差异。 结果: (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正常(牙合)的上下颌间牙弓形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形状差异范围为1.281,女性为1.193,前牙标志点对形态差异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大。上牙弓大于下牙弓,男性大2.2%,女性大1.9%。 (2)正常(牙合)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牙弓形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颌变化规律相同,其中上颌形状差异范围为1.092,下颌为1.102,但男性的牙弓显著大于女性(p<0.05),上颌大2.3%,下颌大2.1%。 (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之间的上颌牙弓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形状差异范围为1.122,女性为1.120。后牙标志点对形态差异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大。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上颌牙弓大于正常(牙合),男性大1.4%,女性大1.2%。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之间的下颌牙弓形态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形状差异范围为1.130,女性为1.123。前牙标志点对形态差异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大。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殆的下颌牙弓明显大于正常(牙合),男性大2.6%,女性大2.4%。 结论: 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上颌与下颌牙弓均存在异常。 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的上颌牙弓形状有显著性差异,差异主要存在于牙弓后部,前者的牙弓后部宽度显著大于后者。与上颌牙弓相同,两者的下颌牙弓形状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差异主要存在于牙弓前部,且前者的下牙弓前后部宽度均大于后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