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赤峰地区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与途径探讨
【6h】

赤峰地区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与途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及内涵

1.3 国内外草原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现状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赤峰地区草地资源分布及特点

2.2 研究方法

3 赤峰地区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3.1 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情况

3.2 草地生态系统现状

3.2.1 草地退化严重

3.2.2 鼠虫害频发

3.3 生态文明制度和保障体系

3.3.1 落实了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3.3.2 强化了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3.4 草地生态建设项目

3.4.1 实施了封育禁牧和草畜平衡

3.4.2 实施了草原生态奖补项目

3.4.3 完成了一期风沙源治理工程

4 赤峰地区推进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

4.1 生态价值观淡薄,单纯以数量衡量畜牧发展

4.2 经营理念落后,重繁殖轻流通

4.3 法律、制度设计存在不足

4.4 草原监督保护力量薄弱,体系不健全

4.5 畜牧业经营理念落后。生产方式粗放

4.6 自然生态脆弱

5 草地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探讨

5.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文明价值观

5.1.1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养节约自然资源意识

5.1.2 树立生态文明道德典范,引导价值取向

5.2 调整生产力布局,实行生态移民工程

5.3 开展草地生态系统工程建设

5.4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草地生态文明成果

5.4.1 加强法律建设

5.4.2 加强制度建设

5.5 完善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执法能力

5.6 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引导年轻一代牧民走出传统生活模式

5.6.1 加强培训指导,提高牧民转型就业能力

5.6.2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升牧民培训基础平台

5.6.3 制定培训规划,抓好引导性培训培训

5.7 打造草地绿色产品品牌,培育生态产业

5.7.1 打造绿色品牌,发展高效畜牧业

5.7.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

5.7.3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草原畜牧业的保障体系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草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不但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由于人为和自然诸多因素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严重危害了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进行草地生态文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赤峰地区为例,通过对赤峰地区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分析,将草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生态价值观淡薄、法律制度设计薄弱、畜牧业经营理念落后,草原监理体系不健全和自然条件差等五个不利因素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后,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出发,提出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价值观;实施草地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保护草地生态建设成果;调整生产力布局,实施生态移民;完善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加强培训,提高牧民转型就业能力和打造绿色品牌,培育生态产业等七个方面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以期为加快草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